新国学网:汉长安城直城门全面考古 发现巨型排水涵洞(图)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今年5月至10月对汉长安城直城门进行了首次全面考古发掘,不仅探明直城门面宽32米左右、进深20米和三个门道,还在这座城门内外的地下发现数十米长的巨型地下排水涵洞,使人不难体会2000年前古城门曾有的风采。

    汉长安城是闻名世界的古代都城,在长约25公里的城墙四周合计开了12座城门,其中直城门是西侧城墙三座城门中间的一座,开通丝绸之路的张骞应当就是由此门出征西域的。此次考古发掘直城门,主要是为配合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据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副研究员张建峰介绍,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周家河湾村北,经半年考古发掘显示,直城门宽32米左右、进深20米,共有3个门道,每个门道宽约8米,相邻门道之间筑有4米左右宽的夯土隔墙。 

     张建峰说,令人兴奋的是,在南门道中部地面以下3米处发现一条东西向巨型砖筑地下排水涵洞,其两壁用条砖砌成,上部用楔形子母砖券顶,宽约2米;在北门道下也发现一条地下排水涵洞,但其在城门下为石板砌筑,城门外为砖筑,两壁与券顶皆为砖筑。两条涵洞的作用无疑是向城外排水之用,勘探表明其在城内地下仍延伸了数十米。

    汉长安城工作队队长、研究员刘振东说,综合起来可以推断汉长安城城门的基本形制: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12座城门有36个门道,这与张衡《西京赋》的记载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门道内两侧的础石面上放置方木地栿两排,方木地栿上密设排叉柱,柱顶设置梁架,承担上面的夯土,夯土上面再修建门楼。中门道实为皇帝专用的御道,其地面以草泥皮抹平,部分路面至今可见。

    记者发现在发掘现场还出土了大量红烧土,有些甚至被烧成黑色流化状,并有被烧化的铁器、青铜器物等,让人不难想象烈火焚烧城门时的惨状。

    专家根据考古发掘的遗迹等推断,始建于西汉初年惠帝时期的直城门,很可能是毁于王莽末年至东汉初年的战火,其北门道经清理后,则历经十六国、西魏、北周等近800年历史才被完全废弃。


关键字: 内容标签:涵洞,城门,排水,考古,长安城,发现
下一篇:金沙出土一战国墓葬群 现“殉人”现象属首例||上一篇: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免死碑”在四川被发现(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