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7年前出土阿育王塔要在1000℃重返1053年前(3)

编辑:秋痕 来源:杭州日报
 
7年前出土的文物为啥今天才来修补?

    为什么不在文物出土后就修复呢?

    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赵幼强解释说,从地底下挖出个宝贝,肯定要对它的来历、身份、年代、价值等等摸清摸透,这就需要考古研究者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多方考证,“另外,修复需要经费,还得请国内最好的专家,档期不是那么容易凑的,这件纯银阿育王塔从出土、移交、考证到确定修复方案,时间还算快的呢!”

    为更好地保护这件天宫出土的阿育王塔,确保器物在修复过程中保持其原状和历史信息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浙江省博物馆请来的专家是国内顶级大师——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文物修复专家杨统环等人。当年山西法门寺博物馆要复制出土文物,就是请杨统环掌舵。

    修复遵循的是修旧如旧,对这件纯银阿育王塔而言,颇有难度。

    “一般的银器,含铅量在1%左右,这个小塔,含铅量高达4%,导致整个银器的硬度很高。而银的延展性很强,如果修复时候温度控制得不好,塔的造型、纹理都会受到影响。”杨统环透露,为了不破坏文物的风貌,修复时局部最高温度将控制在1000摄氏度,还得作多次表面处理。

    重返1053年前

    它是什么模样?

    修复之后的天宫纯银阿育王塔,是什么模样?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当年雷峰塔考古团队带头人黎毓馨说,雷峰塔是钱俶为奉安“佛螺髻发”而建。所谓“佛螺髻发”,属于发舍利,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佛发固体物。

    天宫、地宫出土的两座银制阿育王塔,是钱俶专为雷峰塔特制,模拟唐代以金棺银椁的最高规格瘗埋佛祖舍利。两座银塔形态、题材、质地均相同,通高30厘米有余,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部分:塔基、塔身、塔身四角耸立的四根蕉叶状山花,以及立于塔身正中的五重相轮塔刹。

    塔身方形,四面镂刻有佛祖生前善行的故事画面。

    两塔不同之处在于,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塔内盛有金制容器,即所谓的“金棺银椁”,存放着当年钱俶供奉的“佛螺髻发”;而天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塔内悬挂4厘米高的葫芦状金瓶,内含舍利。

    经考证,此金瓶是雷峰塔遗址中唯一用纯金打造的器物。

    “这个纯银阿育王塔,把它放在时代大背景下去看,就很有意思了。五代十国征战不休,吴越国坚持‘保境安民’,杭州富甲东南。吴越的末代皇帝钱俶更是建造佛塔无数,希望山河永续。为此,他特意在西湖边建造雷峰塔,把两座阿育王塔从王宫里搬出来,安放在塔内。哪里晓得,公元977年2月雷峰塔造好,才一年光景,公元978年1月,他自己就纳土归宋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年前,要在,出土,重返,阿育王
下一篇:长沙马王堆"天书"揭秘:比《史记》更详细(2)||上一篇:专家:山西大同操场平城遗址为北魏皇宫所在地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