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富阳首现"无顶"贞节牌坊(1)

编辑:秋痕 来源:富阳日报
 
近日,“市民记者”钱生华报料:新登官山有一位名叫施根木的老人,他说,自家门前的竹林中,藏着一座建于乾隆末年的贞节牌坊,但不知是何原因,这座牌坊构造不完整,没有顶。村里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很多人猜想是不是因为这名女子没有守贞到底。究竟真相是什么?牌坊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读者不妨一起来解解疑团。 

    富阳市首次发现无顶牌坊

    接到报料的第二天,记者邀请了市文物馆工作人员,一同来到新登镇官山行政村施家自然村。在施根木老人的指引下,大家在一片田边的茂密竹林中,找到了这座贞节牌坊。 

    无顶贞节牌坊全貌

    此座贞节牌坊属于石坊,高约6米,宽过3米,结构为两柱一间,两柱前后用斜柱撑扶,柱间用横梁相连,梁为两层;牌坊各部均采用整石雕刻,做工精美考究;其中,底部四斜柱运用草龙造型,正面两斜柱上刻有青松白鹤、梅花雄鹿两组图案;下梁正面雕刻的图案为一位穿着清朝朝服的官员,脚踩龙头,驾于浪花之上,右手握似剑物件,上梁正面刻有繁体碑文。

    整座牌坊基本保存完好,其中左柱内柱角缺失一块祥云状石雕,上梁石板中部有一条长约50公分的裂缝。据今年81岁的施根木老人回忆,在文革时期牌坊曾遭人为损坏,这片竹林于10多年前种植,为的就是掩护这座牌坊免受侵扰。

    “没有顶的贞节牌坊,这在富阳范围内还是第一次发现。”市文物馆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

    贞节牌坊疑问重重

    这座贞节牌坊何时而建?为何人而立?从牌坊上刻的碑文中,我们得到了初步答案。

    牌坊立于“大清乾隆五十九年”,即公元1794年,距今214年;“坊眼”上刻有“为已故儒童施永盛之妻潘氏立”的字样。记者后在《道光新城县志》卷十六《烈女传》中找到一记录:“施永盛妻潘氏年二十五夫亡守节三十三年乾隆五十九年题。”

    但贞节牌坊疑问还是有许多疑问。

    第一,“坊眼”上刻有“潘氏”二字,然而,这个“潘”字却少了“头上一撇”。这种现象应作为解释?是写错字,还是故意为之?如果是故意为之,那又是何原因?这与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的帝王名字“讳缺”有没有关系?

    第二,牌坊碑文正文共263个字,共出现了11个人名,大致内容为各人的官职名称和功勋嘉奖,从“兵部尚书”到“新城县正堂事”,按官职从高到低顺序排列。这篇碑文的含义是什么?这些人的介绍为什么会出现在碑文之中?他们与“儒童”施永盛有何关系?

    第三,施永盛到底为何人?

    后经查,市文物馆、档案馆均无关于施永盛的记载。记者又前往富阳图书馆查寻,在《道光新城县志》的《人物卷》、《官职表》、《名宦卷》中均未找到施永盛这个人的记载,但是在《官职表》中找到任伦书(大兴人,乾隆40年)、王淇(分水人,乾隆49年),这两个人在牌坊碑文中的称谓分别为“典史”和“训道”。

    不过,在《道光新城县志》的《官职表》中,找到一位康熙二十二年的施敬,绍兴会稽人。而据施根木所说,老一辈的施家人告诉他,施家村的祖先最早是从绍兴迁移来此的,那这位“施敬”与施家村之间会不会有所渊源呢?

    第四,也是最大的疑问,贞节牌坊为何“无顶”?

    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施家村人,施根木说,村里的传说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说法认为,牌坊一开始建好了,后因天雷等自然因素,塌掉了一半;第二种说法是,施永盛一开始在山东某地为官,辞官归来后定居在此,因其后人得罪了朝廷,遭到严惩,贞节牌坊因资金不足被迫停建。还有一种谣传,有人说潘氏16岁便开始守寡,后因不守妇道,贞节牌坊停建。

    施根木坚持第二种说法。据他回忆,牌坊对面以前有两个坟墓,现已夷平,上一辈的人曾告诉他,这两个坟墓就是施永盛与其妻潘氏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富阳,牌坊,贞节,首现
下一篇:陕西留坝发现隋唐佛教造像龛||上一篇:胶州发现西汉贵族墓群 可能藏有宝贝未被盗(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