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英国精英眼中的儒学:记汉学家史景迁的演讲(1)

编辑:汀滢 来源:环球时报
 
[加]贝淡宁(Daniel A. Bell)
我是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著作的仰慕者。他的书读起来就像小说,让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和不那么著名的人物充满活力、栩栩如生。所以当我得知他要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关于儒学的演讲时,非常好奇,在互联网上设法找到了演讲记录。
演讲是在大英图书馆举行的,主持人苏•罗利在开场白中提到,该图书馆收藏了全世界最古老的书,该书印刷于公元868年的中国。史景迁教授补充说,他很高兴“在保存着大量亚洲书籍和手稿的大英图书馆”开始他的演讲。但是,有必要问一下大英图书馆是怎么弄到这些书籍的。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只是淡淡地写着,“没有为这些珍宝支付多少钱”。这难道不应是引起争议的内容吗?有人愿意把这些珍宝归还给中国吗?
我很想知道,身为西方世界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的史景迁该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这么多珍宝落在英国人手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这不是在中国人的伤口上撒盐吗?想象一下,再过两百年,中国能够购买,或者像当年的英国人掠夺中国一样,掠夺了英国的国宝,然后又由一个研究英国历史的中国教授,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发表关于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的演讲时对此津津乐道,英国人该作何感想呢?
演讲本身很短,没有让人感到吃惊的地方。史景迁教授谈了儒学在中国的复兴,然后解答了孔子是否正在取代毛泽东的问题。他提到孔子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个人魅力。“至少在我看来,他的影响力来自他的朴实,决不哗众取宠,来自他对自己缺点的清醒认识,来自他拒绝教条,以及他闪烁智慧的冷幽默。”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本来希望听到更多的东西,比如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不同。为什么他这么重视礼仪?他是否重感情共鸣甚于真理?
正如经常出现的情况一样,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往往被扭曲。但是史景迁教授接着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是一部压迫人的历史而已。“到了公元十二世纪的时候,类似于国家儒教的东西开始出现,过了一段时间后,它开始装入了一些最初的《论语》中没有特别描述的笼统真理。比如,如今包括在宽泛的儒家思想定义下的敌视和贬损女性的思想,等级森严的家庭体系,对贸易和资本积累的蔑视,对严厉惩罚的支持,对于宣扬顺从和陈腐礼仪的唯命是从,以及对于中央王权的阿谀奉承等。”


关键字: 内容标签:汉学,家史,儒学,英国,演讲,眼中,精英
下一篇:古老《诗经》仍“活”在民歌里||上一篇:王蒙等在中韩文艺界论坛上探讨当下文学热点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