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统筹思考,号召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广大文化工作者理当乘势而上,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投身到火热的当代文化实践中去,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应有的理论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现实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当代中国文化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历史过程的产物,是一系列经验与教训、成功与失败、胜利与挫折价值博弈的结果,是我们党不断地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水平的智慧结晶。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贵理论成果,我们必须要加以认真的梳理和全面的总结,必须要在面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努力加以完善使之更加系统化。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对文化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深层性认识到位,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研究,尤其要克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作简单化和直接政治诠释的处置方式。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重大理论课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客观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才能确保我们在这一重大课题研究中力避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才能确保研究成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理论先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创新成果。3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历史大变革,在向贫困宣战中毫不犹豫地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犹豫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体制转移,毫不犹豫地打开封闭的国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30年风雨兼程,30年奋斗拼搏,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稳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经济体制创新的同时,我们也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地进行文化体制创新,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文化主张,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措施,文化事业投入逐年递增。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文化产品的社会供给能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所有这些文化建设成果,都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形势下不断创新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的结果。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命题的提出,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产物,是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一步步科学和完善的产物。正是由于这些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化理论创新成果,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文化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极大地缓解了一度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和文化相对滞后的突出矛盾,从而奠定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条件。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中大胆的文化理论创新和文化实践探索,就不会有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同时也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充实和深化,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总结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是一个卓具当代活力的开放性完整知识谱系。其着力点首先集中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观的建构,努力从“以人为本”的本体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论和“和谐社会”的价值论等基本理论维度入手,阐释一系列基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基本文化命题,逐渐确立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和富有理论凝聚力的关键词;其次在于以博大的胸襟吸纳民族传统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和先进文化营养,深刻认识和有效把握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具体经验,积极探索和前瞻评估文化发展的当前变化和未来走向,大胆尝试新的体制、新的对策、新的举措,从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科学属性和理论活力;其三,在于以务实的态度认真研究当前亟待我们解决的诸多文化问题和文化矛盾,诸如如何切实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应对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文化挑战,如何切实建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惠及全民,如何切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和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促进文化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如何切实把“四位一体”的统筹建设落到实处并弥合经济与文化之间的社会落差,如何切实解决文化发展中严重不平衡的城乡剪刀差和东、中、西地区差,如何切实通过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切实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从而通过体制活力极大地解放文化生产力。诸如此类的现实文化问题。虽然总体上统辖于供给与需求的非平衡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非协调性、经济高速发展与文化相对滞后的非同步性等总体性矛盾结构之中,但每一种具体文化问题或者文化矛盾都有其个性特征和复杂境况,只有通过深入缜密的针对性研究才能获得科学的理论解读,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文化自觉不致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式的空谈。时代总是在发展,问题总是在变化,文化总是在创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也就始终必须保持发展的姿态、开放的姿态、与时俱进的姿态,因而我们的研究也就必须坚决摈弃机械的方法、静止的方法以及作茧自缚的方法。


  很显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对于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化理论工作者而言,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把这个议题作为一个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文化工作者进行项目攻关,将不仅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良好开端,而且更在于形成理论焦点和社会凝聚力,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吸引人才、汇聚智慧、形成合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中更加成就卓著。

    作者:何家荣 王列生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文化
下一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含义||上一篇:[随笔]风闻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