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会上,《兔子四部曲》新译本编辑冯涛说,由于时代的局限,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数个老版本都有“不过关”之嫌。譬如把麦当劳统译为快餐连锁店、把代表着美国主流文化的篮球误译成排球等等。如今,麦当劳、可口可乐已为人们熟知,新旧读者的心境更是迥异,在当代的语境之下再重温一次“兔子”的挣扎与失败,无疑非常是时候。
《兔子四部曲》是两获普利策奖、两获国家图书奖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4部紧密贯通的小说共塑造了约150个大小不等的鲜活人物,是一部深刻探索美国中产阶级灵魂现状和救赎的史诗性巨著。
作家孙甘露将《兔子四部曲》的作者比作美国的普鲁斯特,而作家毛尖则认为“兔子”逃了又逃,却又无处可逃。厄普代克选用“兔子”这一形象来作为主人公的象征,实在是匠心独运:兔子这种动物,只懂得在本能的驱动下逃跑,却无力判断前进的方向,这正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写照。
衣食无忧者的参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查明建说,厄普代克的笔,写的绝不仅仅是空虚与绝望,真正使得这套书成为文学经典的,是“兔子”和他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们,在面对绝望生活时的苦苦挣扎,简而言之就是“兔子”出逃以后怎么办?与之相对,我们在研究《兔子四部曲》的时候,也绝对不应该将目光仅仅限于这一阶层的生活富足或者精神空虚。
不久前,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举办的《兔子四部曲》的研讨会上,学者钱满素指出,现在有一部分人进入了衣食无忧的中产阶层生活以后,最可怕的就是没有精神追求了。“兔子”这样一个人物让他很惶然。书评人止庵认为,《兔子四部曲》的出版,对想富起来或正在富起来的“兔子”们,提供了深入而切近的参考。(陈熙涵)
关键字: 内容标签:译本,学界,研讨,兔子,来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