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湖南宁乡商代是"女权时代"?考古专家表示质疑

编辑:汀滢 来源:红网
 

不久前在长沙召开的“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学术研讨会”上,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研究员刘森淼认为,出土于宁乡县黄材镇的人面纹方鼎为当时“大禾”方国之物,且方国统治者是一位强权女性。今日,湖南宁乡县文物局局长张筱林发出书面材料,并提出异议:“如果将人面纹方鼎与黄材炭河里遗址所包涵的炭河里文化内涵相渗透,就不难看出‘女权’观点存在的问题。”

炭河里古城主人为侯公君王

“仅以一个脸谱图案,便讲它是‘女人脸’,难道脸上的纹饰中有统一标准的‘柳叶眉’、‘樱桃嘴’吗?”张筱林首先认为,凭人面纹饰就判断其性别的观点不够客观。

在宁乡炭河里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所发现的宫殿遗址已达四座,“最大的宫殿,一处有双排柱础的迴廊边长达30多米,便足以证明,这不是一处一般意义上的王宫。”而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论证:炭河里遗址是一处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某个地方方国的都域所在地,其地位非常显贵,是处在2970±50年的时期,“这个时期早已被华夏汉化,现代文明所演绎。”

张筱林说,从宁乡县文物局在民间征集的出土文物虎头纹车辖来看,炭河里古城所居住的是一位地位极高,能够坐得起,配得上“铜车”的权贵侯公或君王,而且在几座西周墓中出土的器物,或者器物中所盛的箭簇来看,也决非“女王”所为。

另外,刘森淼提出,方鼎人面上有明显的“发饰”、“冠带”等“女性痕迹”。对此,张筱林反驳称,辛亥革命以前,男人也有发饰、冠带,与之相反,女人则多用发钗等。同样,他认为,刘森淼所说的“无胡须”也比较牵强,“潇洒美俊的‘青年君王’,肯定还没有长胡须,也有很多老年男人根本就没有胡须。”

统治者需文化支撑国家权利

大禾方国的“强权女性”到底存不存在、怎样存在?张筱林认为,这是不能仅凭猜想的“人面纹鼎”上的“厚嘴无须、有冠带”等得出结论的。

他进一步表示,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占有或者继承某一种文化来支撑其国家权力,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判断统治者属性的观点就根本站不住脚了。对“大禾方国”来说,专家对其进行的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调查论证尚不能判断其统治者的性别。“可见,单凭人面得出的结论是不够客观的。”

同时,他认为考古研究应充分尊重历史,全面寻找历史的真实轨迹,而不是去片面地形而上学地提出一些“风头论点”,“否则本来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不定其科考成果都会出现偏差。”

考古需重寻两性文化源头

张筱林指出,当前考古工作者需要在“炭河里文化”中,重新寻找“大禾方国”两性文化的源头。

“女人曾经是两性的主导者,女人的智慧曾经改变了人与物的格局,奠定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但后来所有的道德伦理观念都是父系文化的产物。”

张筱林说,男人与女人的矛盾决不会是简单的身份与角色的不同,而是发展到了宏观与宏观的较量。由此来看,“事物的表象,内在的因果,便也不是某个偶然的观点所解释得了的。”(记者 汤红辉 何玉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宁乡,商代,女权,湖南,考古,质疑,专家,时代
下一篇:金庸:月下老人祠的签词||上一篇:“中庸之道”的平衡智慧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