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5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表示,近年来,外界频繁提到的“打造‘数字敦煌’这一说法实际上是要把敦煌艺术数字化。”樊锦诗说,虽然生态环境可以靠“养护”于很多年后逐渐恢复,但文物的退化是不可逆转的,建立莫高窟的数字化档案迫在眉睫。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这个东西(文物退化)不可逆的,生态问题如果你注意了,草原弄坏了,你养上多少年,它慢慢还可以恢复一些。这(文物退化)是绝对不可逆的。所以我说,敦煌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坏。今年这次我们学术会上,都放了嘛,那些照片。所以我说赶紧做数字化。
樊锦诗说:做了数字化,问题就来了,数字化不是那么简单。照相怎么照?什么灯光啊,用什么胶片啊、用什么数字化,等等的问题。然后呢,拍出来还是要变形。所以最后就慢慢和国外合作,这个过程大概有十年左右。我们自己摸索,又和老外合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发展,这个做法越来越好。现在他们做的可以说,高清晰。清晰的、颜色逼真的、数据基本接近的。
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和数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并且做法越来越成熟。樊锦诗说,从一级洞窟优先开始,莫高窟的每一个角落都要进行“数字化”,都要逐一“拍摄”出来进行保存。数字化的过程很漫长,对于莫高窟数字化档案完成时间,樊锦诗说,自己也无法预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敦煌,退化,数字化,文物,院长,应对,研究,樊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