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山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吴国末帝孙皓,距今已有近1800年。碑文记录了公元276年宜兴发生大地震,孙皓以为此次地震是他统治天下的吉祥之兆,派人到当地举行封禅仪式,并在山顶巨石上刻字记录此事,这块巨石即为国山碑。国山碑碑文清晰展现了书法用笔由篆入隶、结字由圆变方的演化过程,是汉字发展史的极好标本。
地震专家认为,国山碑的文字是我国江南地区有关地震资料的最早记录。碑文上载有震前发生地声、地光等现象,地震使“大石自立”、“石裂十余丈”,使善卷洞的小水洞开裂30余米,洞中有一白蛇逃走,被称为“白龙腾空”。国山碑虽因记载“祥瑞”现象而立,但却为研究我国古代地震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文献资料。
据了解,宜兴已经制定了《国山碑保护规划》,整理编印了《吴国山碑》、《国山碑考》等史料书籍。
(王宏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宜兴,江南,地震,研讨,最早,现象,记录,专家,国山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