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章门弟子还积极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由于在此之前,“全国小学儿童用的教科书都是文言文,‘国语科’还是‘国文科’,教育界的人们,大家还不相信白话文真有一天能够当教科书读的”[20](p44),因此教育部虽然通令全国改“国文”为“国语”,但却因缺乏国语教科书的范本,一时难以普遍推行。有鉴于此,钱玄同深感“改良小学校国文教科书,实在是‘当务之急’”[23](p354),所以不等教育部颁令,就于1918年在北京高师“第一次破天荒开国语教科书编辑会议”,商议编写国语教材,打算编成之后就在高师附小实验。“这件事,是中国创编‘国语’教科书之始”[20](p44)。在会上,钱玄同还被公推为编辑主任。这部教科书后来虽未能编成,但钱玄同、马裕藻、沈尹默等人还是成功编写了孔德学校的国语教科书,其中五六年级的国语课本,多半是钱玄同亲自编选的[17](p485),在以后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3](p354)。
总之,无论是从编订《国音常用字汇》,还是从编写国语教科书来看,钱玄同等章门弟子都积极运用其音韵学专长,精心主持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领导者的作用,为国语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卢毅)
注释:
[1]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3]章太炎.国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张勇编.章太炎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6]周作人.鲁迅的故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7]高天如.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8]李宇明.清末文字改革家论语言统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9]文字改革出版社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0]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1]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吴稚晖.三十五年来之音符运动[A].庄俞、贺圣鼎编.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下)[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
[13]许寿裳.章炳麟[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14]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M].北京:中华书局,1993.
[15]钱玄同.钱玄同文集(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6]王风.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
[17]钱玄同.钱玄同文集(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8]王森然.钱玄同先生评传[A].近代名家评传二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9]全国国语运动大会会刊,1925(1).
[20]黎锦熙.钱玄同先生传[A].沈永宝编.钱玄同印象[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21]熊梦飞.记录玄同先生关于语文问题谈话[J].文化教育,1933(27).
[22]教育公报,第6年第9期.
[23]钱玄同.钱玄同文集(一)[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弟子,国语,运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