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敏说,在距今8000年到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决定原始农业是否发达的因素有二:一是劳动对象,即土地是否适合开垦耕种;二是劳动工具,即农具是否高效。在这两个方面,红山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他史前文化难以与之相比。
李书敏解释说,红山文化区域地处燕山南北的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的广大地区,这里古称冀州之地。《尚书》中曾有冀州“厥土惟白壤”的记载,意思是这里有白色的沙土地。白沙土壤远比黄土地、红土地和黑土地松散而柔软,在以石器、棍棒为工具的时代最易于农业开发。同时,考古发现红山先民已经学会打磨并使用大型翻土工具石耜。
李书敏认为,正所谓“成也白壤,败也白壤”。白沙土壤虽然易于开发,但水土保持不好,肥力较差,在长期过度的开发下,产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而当农具从石器发展到铁器、农业生产不仅靠人力还增加了畜力之后,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等土质黏重的劣势变成保肥保水的优势,史前农业中心必然随之转移。传统农业阶段开始后,红山文化的优势不在了,红山文明也就迅速衰落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兴衰,能与,土壤,地域,学者,关系,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