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培元先生的学术评价与学术定位问题,有学者指出蒙培元先生的学术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宋明理学的研究,蒙培元先生以《理学的演变》与《理学范畴系统》同张立文先生一起成为中国大陆上世纪八十年代宋明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第二阶段为九十年代的心性论研究,心性论问题是港台新儒家普遍关切的一个问题,而在九十年代与之相对照的大陆心性论研究方面,蒙培元先生可以说是唯一代表或典范。至于此后的第三阶段,蒙培元先生此时不仅关切儒学中的情感问题,同时也非常关心中国哲学生态观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在蒙培元先生的阐述中是有内在关联的,而不是孤立隔绝的。还有学者认为蒙培元先生从早年的宋明理学研究到后来对于情感与理性、生态观问题的阐释,体现了从一个哲学史家向一个哲学家角色转变的自觉。而情感问题、生态问题的提出,则是对中西哲学对话中“以西解中”的传统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的摆脱,是中国哲学主体、自我意识提升的进一步表现。
还有学者从蒙培元先生的学术渊源出发,指出蒙先生对情感与理性的探讨与他的老师冯友兰先生对情感问题的关切是一脉相承的。有人指出“熊十力-牟宗三”一系的新儒学继承的是宋明理学传统中的“心学”一脉,但却富有很强烈的理性主义倾向,“冯友兰-蒙培元”一系虽更多地承传了“理学”一脉,更关切的却是情感问题。也有学者指出,蒙培元先生之关注情感问题,应该说受港台新儒家的影响比较大,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的港台新儒家同样把情感问题置于重要的地位,性体、心体、诚体与道体之间的上下贯通就是这一点的集中体现。
会上还有学者对于蒙培元先生的相关研究提出商榷性意见。比如有学者在认同蒙培元先生以情感问题概括儒学的核心问题、以情感界定人的存在的同时,对于蒙培元先生从哲学的进路解释儒学表示某种程度的担忧,以为用哲学涵盖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一定的偏颇的。try{showAd(3,0,1);}catch(ex){}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学,解读,理性,时期,情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