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今世界趋向国家主权力的增强,中国需要增强国家主权力,保障国家和全中国族群的统一安定,需要儒学为基础的文化传统。
美国是靠军力发展起来的国家,用军力推动美国出现的文化,这是以美国族群利益为中心构建的社会秩序。当今社会秩序,需要把包括海洋在内的整个世界分割成所属的国家,每个国家主权利需要增强。由此美国把军舰开到中国的家门口,日本借力美国侵占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所以中国增强国家军力,具备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不受侵犯的能力,是重要的举措。
孔子推崇齐桓公的改革,认为“齐桓公正而不谲(jué)”(《宪问》),所以儒学继承管子壮大国家武备威慑力的举措,认为同时要有充足的粮食,有人民的信任拥护,国家才能存在,“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颜渊》)。孔子明确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史记·孔子世家》)的主张,国家军力强大才能保护地域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统一,才能阻遏侵略,才能保护中华族群在中国的地面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增强国家军力,才能推动爱民、养民,保护人民生存权力的国家政治,建立起人民信任的政权。
3、重视农业生产,保障和改善民生条件,走共同富裕道路,稳定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需要儒学为基础的文化传统。
孔子认为“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宪问》),重视农业才能建政国家。有发达的农业保证粮食需求,可以使人民安居,各行业会繁荣发达。所以人民有粮安居,就会信任拥护国家,国家就会有足够的力量保卫主权领土安全,国家才能存在。认真的办理国家事务,节约费用,爱护民众,不耽误农业生产:“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这是治理国家最要紧的地方。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条件,才能保障共同富裕的基础,才能保障社会稳定,才能保障工商业诸方面得到好的发展。人民用度充足,国家才能富有,所以重视农业生产是安邦治国的基本要点。
4、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智慧的公民,提高中华族群的文明素质,让国家政权成为人民信任的凝聚核心,需要儒学为基础的文化传统。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儒学倡导忠孝信义,由此具有“仁德”的好品德。孝悌是忠的基础,忠是孝悌的结果,在这个前提下,才有信任和信用,才有“义”;“信近于义”(《学而》),“义”是守规矩的尽心尽力,是对社会的人生事业忠诚守信用的责任心。儒学鼓励不断的学习,倡导“学而不倦”,主张守规矩有秩序的生活,由此实现“仁爱”的国家管理。因此提出,每个人都应该“克己复礼”。儒学的这些主张,符合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能够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智慧的公民,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群的文明素质。合理地推动儒学文化传统的教育培养,就能做到爱护人民、尊重人民,实现保护人民自由发展的条件,让国家政权成为人民信任的凝聚核心。
5、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民主,让人民当家作主,需要儒学为基础的文化传统。
“为政以德”(《为政》),儒学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前面谈到,儒学讲究维护有秩序的生活,倡导“克己复礼”。但是儒学不维护守旧的秩序,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有新的制度适应变革的需要。我们从孔子削夺“三桓”的势力,孟子提出“仁政”的改革主张,明确地提出“民贵”、“君轻”变革社会的倡导,可以看出儒学主张变革社会,推动法治的民主管理。这里的法治主张不是体罚约制民众,而是“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学而》),用法的规定约制官员的行为,建立和谐的社会:“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礼”的含义是制度,是讲究和谐的法规制度,和谐是大局的根本利益。“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用法规制度节制官员的行为才能和谐,这是法治的原则,由此才能保护民众的利益得到自由的发展。实现和谐,领导者就应该:“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学而》),勤于做事,谨慎说话,听取批评意见,纠正错误,“不耻下问”(《公冶长》),这就是讲究民主的为官道德。由于用法规节制才能够和谐,所以约制官员的法治民主,才能让民众有产业,有生存地位条件,成为当家的主人。
6、推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设和谐世界,需要儒学为基础的文化传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这是儒学开放豁达,交往融通的基本胸襟原则。由此,儒学文化传统能够推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设和谐世界。但是处理国家关系,不能“以礼让为国”(《里仁》),应以保护主权利益为绝对原则,否则就会如同李鸿章那样“以礼让”卖国。儒学外交思想建立在国家的治理程度上,国家治理得人民拥护,国外的民众愿意来,“近者悦,远者来”(《子路》),才能有条件建设和谐的世界,这才是成功的自主和平外交。(作者:周光华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学,族群,中华,传统文化,基础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