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在看周红兴先生著的《瞿秋白诗歌浅释》(以下简称《浅释》,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书名是茅盾先生题的字。阅后有一事深感迷惘,于是写此文求教于方家。
我们知道,1934年10月,瞿秋白肺病很严重,党组织让他离开瑞金,前往福建,然后拟经潮汕去香港或者上海就医。1935年2月11日,瞿秋白与何叔衡、邓子恢等化装成商人前往福建,不幸途中遇敌,结果何叔衡死难,邓子恢脱险,瞿秋白被捕。被捕后他即化名为林琪祥,职业是医生,以此骗敌。后被押送到敌三十六师师部长汀,因叛徒告密,瞿秋白身份泄露。
在《浅释》一书中,有两首词一首诗是瞿秋白于狱中写给三十六师军医陈炎冰的(陈炎冰同志为大革命时的党员,解放后重新入党,后来任广州医学院教授,是我国医疗矿泉专家,著有《矿泉与疗养》等书)。瞿秋白作品分别是《浣溪纱》《卜算子·咏梅》和《梦回》,现抄引如下:
廿载浮沉万事空,年华似水水流东,枉抛心力作英雄。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黄昏已近夕阳红。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山城细雨作春寒,
料峭孤衾旧梦残。
何事万缘俱寂后,
偏留绮思绕云山?
我将前面两首词也引出,因为后文涉及到词的内容。这三幅作品是瞿秋白用行书依次书写在一尺宽、一尺七寸长的宣纸上的。《浅释》一书前面插图中有瞿秋白这幅字的手迹,诗词的落款是:“一九三五年初夏草于汀州狱中录呈炎冰先生雅正瞿秋白”等字。
仔细看瞿秋白的手迹,我们会发现,诗的最后一句中缺一字,只是“偏留绮绕云山”,至于为什么少了一字,是瞿秋白有意为之还是因为一时大意所致,我们已不可考证。问题是这一句当中缺的到底是什么字?在《浅释》一书,周红兴先生没有给读者一个合理的解释。也许在其他版本中就有人写作“偏留绮思绕云山”了,所以《浅释》一书也就没有特意说明。
说实话,笔者是先看《浅释》然后才仔细欣赏该书前面瞿秋白手迹的。当看到“偏留绮思绕云山”时,我心里一顿,有点诗词常识的我感觉此句似乎有点不顺,问题在哪?就在“思”字上。“思”是平声字,与前一句“何事万缘俱寂后”中相对应的“缘”字不对韵。此时心里就有个疙瘩,但没在意。当我读完全书,再回头细看瞿秋白手迹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个“思”字并不是瞿秋白写的,而是后来人加上去的,于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怀疑,也就是这个字有误,不是瞿秋白本意。
在这里,首先要弄清“偏留绮绕云山”一句在什么地方缺了字,“绮”字之前不太可能,那只有其后有字逸了。什么字呢?我首先猜的可能是“梦”字,因为该诗题目就是《梦回》,但诗的第二句已经有“梦”字,要知道,瞿秋白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子,他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所以我将“梦”字排除。在网上搜索,我发现就有人认为缺少的是“梦”字,也有人说是“怨”,皆不足信。
在这里,我认为缺的是“语”字。我的理由如下:
一、从律诗平仄上来说,用“语”字是工整的。大家知道,瞿秋白多才多艺,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严谨是他的风格,虽在狱中,他也会从容赋诗的,不会犯格律错误,这是由他的个性决定的。
二、用“语”字符合全诗意思。“绮语”,是指绮丽的语句。因为这两词一诗是写在一起的,前面有了《浣溪纱》和《卜算子·咏梅》,所以秋白才在后一诗中说要留那些绮词有什么用呢?在文人心目中,词这东西一直与绮呀艳啊相联系,如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近人为词,习绮语者,托言温、韦”,所以此处用“绮语”也是对应前面两首词。还有一点要说明一下,瞿秋白在诗词中喜欢用苏轼的东西,这可能与他读苏轼的诗词较多有关。比如本诗中“孤衾”、“云山”,苏轼有诗“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料峭”一词,苏轼也有“料峭春风吹酒醒”的句子。而“绮语”一词,正是苏轼诗中的话,苏轼在《登州海市》诗中写道,“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苏轼此句与瞿秋白“偏留绮语绕云山”句意竟暗合,这或许也能证明“绮语”一词用在瞿秋白此诗中的准确性。
关键字: 内容标签:瞿秋白,梦回,诗逸字考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