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农民艺人的拿手绝活:双鼻孔吹唢呐、喷火

编辑:秋痕 来源:大众日报 
 
▲侯雷昌在进行“双唢呐”演奏

  师合峰 王静 王吉祥
  “火烧葡萄架”、双鼻孔吹唢呐、口眼鼻耳中插满20棵香烟吹唢呐、喷火……这不是魔术也不是杂技,这是济宁市

▲侯雷昌在进行“双唢呐”演奏

  师合峰 王静 王吉祥
  “火烧葡萄架”、双鼻孔吹唢呐、口眼鼻耳中插满20棵香烟吹唢呐、喷火……这不是魔术也不是杂技,这是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李林村农民艺人侯雷昌的拿手绝活。侯雷昌从青年时学习唢呐,经多年苦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今,他已经斩获任城区首届“庄户剧团”大赛金奖、济宁电视台《戏曲大舞台》第二名等荣誉。
  侯雷昌出生在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李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5年,已经20出头的侯雷昌在县剧团学习了两年戏曲后,在老师的劝说下才开始渐渐接触唢呐。从事唢呐吹奏的人都知道,学吹唢呐的最佳年龄是七八岁,过了这个阶段学起来就比较困难,20多岁学吹唢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学好唢呐,冬天三九,他跑到村边的树林里练习;夏天三伏,他更没停止过练习。就这样,侯雷昌顶着严寒酷暑,顶着街坊邻居的厌烦,唢呐是越练越精,越吹越好。
  为了熟练掌握一个曲调,侯雷昌千百次地练习嘴形和舌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练就了一个本领,任何歌曲听一遍就能默记下谱,听两遍就能用唢呐吹奏出来。就这样,渐渐吹出名气的他开始到处登台演出,走乡串户为群众红白喜事忙碌,渐渐成为乡亲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乡亲们都喜欢听侯雷昌吹的曲子,他成了二十里铺及附近各村群众的常客。
  侯雷昌的唢呐慢慢吹出了名气,这也坚定了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1990年,他和同在艺校毕业的同学夏永全、郑本利等人组建了唢呐队,利用闲暇时间,为百姓服务,收取一定报酬。为了更好地打开市场,他还大胆地进行创新。在演奏形式上,从原来的三五人一组,发展到十多人的集体演奏;从街头、院落式的演奏,发展到正规舞台演奏;从鼓、钹、锣比较简单的打击乐,逐渐发展到大鼓、架子鼓、电子琴配合的新式演奏法;从以往只吹传统曲目,发展到传统曲目、民歌、流行歌曲按不同场合吹奏的形式。
  侯雷昌在演奏技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还别出心裁地琢磨一些新的演奏方法。一次,他看到别人用鼻子吹奏唢呐,他也开始摸索着用鼻子吹。经过反复钻研,侯雷昌竟能用鼻孔吹奏出一支支完美的乐曲,成了他的拿手绝活。
  “双唢呐”演奏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艺,演奏者左右手各拿一只唢呐,同时演奏同一首曲子并且发出同样的音。这个技艺在全省范围内也并不多见。他还能把四杆唢呐串起来吹和喷火。他演奏的传统曲目《火烧葡萄架》,将双管唢呐、四杆唢呐、鼻吹、喷火、魔术、变脸等绝技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令观众叹为观止。
  在演出中,侯雷昌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唢呐新曲子,从现代民歌中寻找灵感,将《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歌曲改编成优美动听的唢呐曲调,使唢呐曲目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


关键字: 内容标签:唢呐,喷火,绝活,鼻孔,拿手,艺人,农民
下一篇:南京彩灯艺人做"黄金蟒" 讨吉利寓意黄金满||上一篇:苏州绣娘绣出“天文奇观” 网友直呼“叹为观止”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