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82岁张广义闹市独守老手艺 为千万支钢笔"治病"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日报
 
旋转钢笔帽,打开墨水瓶盖,吸一下墨水……这些熟悉的动作和伴随的声音忽然从记忆深处被唤醒。位于东四南大街102号的广义修笔店,是北京唯一一家也是最后一家修笔店,如此熟悉的一 旋转钢笔帽,打开墨水瓶盖,吸一下墨水……这些熟悉的动作和伴随的声音忽然从记忆深处被唤醒。位于东四南大街102号的广义修笔店,是北京唯一一家也是最后一家修笔店,如此熟悉的一切在这里一遍遍重复,50年来几乎从未停歇。时光凝固在这间小屋,更停留在修笔老人张广义那双为千万支钢笔“治病”的手上。
外观质朴的广义修笔店挤在两家时装屋的中间,和这条街上光鲜时尚的快餐店、时装店、礼品店形成了强烈反差,有着恍若隔世的绝妙。
推开门进到小店,外面的滚滚红尘一下子被抛在了脑后,这里有一种奇妙的静谧牢牢地抓住人,让人一下子静下来。“什么时候我死了,这家店就不开了!”张广义如此回答各种各样不断的追问,这位82岁老人欣然又纯真地坚守在修笔世界,从不言改变。
环顾小屋,只有七八平方米,那张摆满修笔物件和废旧钢笔的桌子用了80年,桌子上甚至滴满过张广义父亲的汗水,他也是个修笔匠。老物件满眼都是:用了40年的1米高的柜台上摆着出售的几十种钢笔,还有怀旧电视剧里才见的四喇叭收录机、永久牌自行车,而满墙贴着的各种奖状已失却了鲜艳的颜色。
修笔店每天下午3时至5时开门,两扇小门不断作响,推门进来的人没断过。
一位年轻妈妈走了进来,“大爷,您给看看这支笔,我儿子把笔尖给摔弯了。”张广义老人一边小心接过笔,一边轻声说:“儿子调皮了吧,怎么把它给弄歪了?”拿起放大镜先照笔尖,再垫上绒布,轻轻地掰,他开始了一年到头最常见的钢笔矫正工作。不断地照,再不断地掰,笔尖终于被仔细审核为“端正”,老人会慢言轻语地来一声:“没事儿了!”“多少钱?”“不要钱。”
“大爷,我这笔堵了,吸不进墨水了。”一位女孩来了。老人在放大镜下诊断了一番,很快有了结果:“你这笔不用修,回去接一杯温水,过俩仨小时再换一次水,泡两天就没事了。”
“大爷,您还在这儿修笔呢!”40岁的曹女士一进门就发出了惊呼,曹女士小时候在东直门内上学,她说:“小时候买支钢笔不容易,一有毛病可在意了,我就坐106路到大爷这儿来修笔,我记得那时候还有学徒。”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带来的是女儿上班后买给他的第一件礼物——一支英雄钢笔,用了多年的笔出水不利落了,他到处找地方修理却无果,电话打到钢笔厂,寻找到了广义修笔店的地址。张广义用古旧的磨尖机轻轻打磨了笔尖后,这支迟钝的老钢笔恢复了昔日的“青春”。“谢谢!谢谢!”这位父亲和所有顾客一样,把发自内心的感激送给了老人。
张广义平静地享受这一切,他的脸上始终浮现着儒雅、亲切的微笑,“别客气,出门小心别夹着手。”
张广义迎接和目送顾客算下来整整已有64年,早在1947年17岁的时候,张广义就和父亲一起卖钢笔了。在那间小钢笔铺,父子俩发现了新的天地。“很多时候,顾客拿来钢笔,说是笔尖摔坏了,或是笔杆断了,扔掉又觉得很可惜。”和钢笔厂联系各种配件,又增添了一些工具,慢慢地,父子俩的钢笔修理生意开始露面了。
老人轻声说:“现在我不愿意别人来报道,报道出去了,找的人又多了。”其实,老人真正担心的,一个是很多钢笔配件找不到了,他怕没给人家解决问题,人家会不高兴。再一个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他练就的一手“点尖儿”绝活,早已无法重演了。
张广义特别解释道,钢笔头上有个比小米粒还小的圆形钢珠,掉了,钢笔就不能用了。这时候就需要再把一个小钢珠焊在笔尖儿的顶端,再在钢珠上开条小缝,作成钢笔尖儿。“我当年完全是手工电弧焊,为了焊得恰到好处,从来不戴护目镜,火苗烤眼睛,伤得很厉害。”早在30年前,张广义得了视网膜炎,“点尖儿”这门绝活20年前就做不了了。
“点尖儿”干不了,但张广义给别人带来的惊喜依旧天天重演。去年,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士慕名带来了一支笔尖摔弯的名牌钢笔,那是她花500欧元买的。张广义回忆说:“那个笔尖弯得像鹰嘴,我是不抱什么修好的希望。”顾客却鼓励,只管大胆修,断了也没事。
不像国内笔尖儿可拆卸,那支笔的尖儿是塑封上去的。张广义说:“我不舍得那支笔坏了。”于是他用一把小钳子,轻轻地、慢慢地掰,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鹰嘴笔尖儿一点点变直,就像从未摔过一样……
在张广义的工作台上有一张名片,那是巴巴多斯驻华大使留下的,前两天,桑德福德大使来到了这家小店,修好了笔,也留下了一句话:“我觉得您很伟大,很羡慕您!”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觉得张广义这辈子太亏了。“别人说我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有人劝我把门脸租出去。”张广义老人说,他这家店铺租出去,如今每年租金有10万元。“但我从没想过关门,我做这一行60多年了,很难割舍。”
就连小店关几天门,张广义都不愿意。多年前,张广义被评为全国劳模,多次受邀到外地旅行,他都拒绝了。“我出去三天,顾客碰三天锁,我不愿意对不起顾客。”但去年“五一”前几天,小店前所未有地关门了,老人眼里闪着泪花:“我不愿意提这个话题,那几天休息,是因为我老伴去世了。”至今,老人从未出过北京,即便是在北京,他去过的地方甚至比不上外地人。
但张广义并不为自己的执着后悔,“我82岁了还被别人需要,还不是废物,我知足了。”老人也不因小店的去留担心,“我真要死了,我的孩子可能也愿意干了,他们看都看会了。”他的微笑开放在了小小的修笔店里。(路艳霞)


关键字: 内容标签:闹市,钢笔,手艺,治病,独守,张广义
下一篇:耄耋老人火柴棒上舞文弄墨 创“火柴微书”||上一篇:北京居民用瓜子皮粘贴12米《清明上河图》(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