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全国王羲之补帖第一人"夏深耕:字迹几可乱真

编辑:秋痕 来源:钱江晚报
 
叶梦婷/文
  “时光荏苒,对我来说,时间完全不够用,一年就像一个月一样。”
  说这话的正是“书痴”夏深耕,为了钟爱的书法他放弃了很多很多,为了生存又兜了一大圈,他庆幸

叶梦婷/文 
  “时光荏苒,对我来说,时间完全不够用,一年就像一个月一样。”
  说这话的正是“书痴”夏深耕,为了钟爱的书法他放弃了很多很多,为了生存又兜了一大圈,他庆幸终于能深深地耕耘在书法的原野上。
  夏深耕今年40多岁,老家是永康市古山镇世雅村。每次见到他,总能看到他手上拿着几本书帖和《王羲之书法集》。 
  如有人求教书法,他会如数家珍,毫不保留地详细阐述王羲之笔法的内在精神要素,是如何体现一种阴阳和谐、又是辩证统一的,如何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中庸之道。
  三四岁开始,他在书法上的禀赋萌发了,“别的小孩含着指头吃,他喜欢伸出小指头在我手背上胡乱画线条。”夏深耕的母亲总爱念叨儿子小时候的奇怪举动。
  长大以后,夏深耕像其他孩子一样,每天上学、玩耍,但每每看到有关书法作品,他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多看几眼。
  高一那年,夏深耕偶然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字帖,便着迷了,夏深耕觉得如果不把帖子买下,是绝对不会迈开步子离开书店。“对学书法的人来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不二法帖,书不崇晋,终入野道。可以一辈子反复临习。”
  买下字帖后,夏深耕开始疯狂临摹练习。“要成为王羲之式的书法家”,这一远大理想慢慢深植内心。
  “在学校要上课,没时间,放学以后就回家苦练呗。”但放学后,父母亲经常要他帮忙做点家务,因练书法太投入,他经常忘了父母所交代的事情,被训斥。“因为要站立悬肘练习,那时候经常练到手脚麻木,觉得手都不是自己的手了。”
  1986年,夏深耕考上浙江工业大学学习建筑专业。“因为我爷爷是做建筑这方面的,所以算是家族传统吧。”不过直到现在,夏深耕都挺后悔自己当时的决定。“如果我从那时候就开始专心研究书法,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也许能更深。”
  大学期间,空闲时同学们都结伴出游或者跳舞玩游戏,夏深耕要么窝在图书馆温习专业课要么临池不辍,要么游历文化名人艺术馆、纪念馆。大学毕业后,他到银行工作,每天下班回家后,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书法研习上。
  一段时间下来,他觉得仅有的这点下班时间,对他研究书法完全不够用。2001年,夏深耕毅然辞去了待遇不错的银行工作,在家日夜操练书法。“那时在银行上班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人梦寐以求,我辞职后许多人都认为我太傻,家人也无法理解。”
  2001年辞职后,夏深耕经济上捉襟见肘,自己的书法爱好根本无力满足开支,所以他又捡起大学的建筑专业搞起了建筑设计,更有人以20万年薪聘请他搞房地产开发。“我发现搞建筑业余时间更少,我更没时间练书法了。”夏深耕再一次放弃了建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书法。
  2003年起,夏深耕先后在永康宾馆旁和五金广场成立了“夏深耕书法工作室”,一边搞书法培训一边研究书法。“虽然收入不多,但我做研究的时间更充裕了。”夏深耕觉得自己如鱼得水,找到了理想的生活。
  “我觉得书法是文、史、哲等多方面的结合,所以学书法不能只练习书法,还要将很多学问融汇贯通。”所以,夏深耕多求良师,他的恩师不仅有画国画的,研究历史的,还有太极拳大师,他甚至把李小龙和霍元甲奉为偶像。“静”“勤”“明”是夏深耕书法的精进法宝。
  除了王羲之的字帖,夏深耕还临习了钟繇、王献之、褚遂良、怀素、米芾、董其昌等人的书法,这对他现在的王羲之笔法的形成,都有很大的作用。“小时候就喜欢王羲之,现在还是最喜欢研究王羲之。”
  王羲之的《平安帖》原本有27个字,可是现存版本里只有20个字的笔迹是完整,像“此”、“粗”等其他7个字,都已经残缺不全或者完全无法辨认。几年前,夏深耕开始为王羲之补贴。
  对于王羲之的笔法,夏深耕已经深谙堂奥,但是他觉得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要了解王羲之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尽量多读一些古书,体会东晋文人的那种精气神,才能尽量在气韵上跟原来的笔迹神似。”
  现在,夏深耕所补的字迹跟原帖相比,几乎可以乱真,也得到了不少藏家认可,被业界称为“全国王羲之补帖第一人”。
  “几年前,我用王羲之的笔法,创作了这幅《荔枝图序》书法作品。”夏深耕说,好作品无可复加。这幅字里有11个“如”字,每一个的写法都不一样。“现在已有人接洽,想把我的《荔枝图序》刻在珍贵的红木上,传播我的拓片作品。把我的《观潮帖》作品刻到石碑上立到钱塘江边。”
  夏深耕希望用自己的书法,为国家和这个时代做点有益的事,为后人留些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羲之,乱真,深耕,字迹,第一人,全国
下一篇:蜀绣大师复制明玉珍龙袍 光绣一条龙就需要20天||上一篇:“泥人张”传人烧制航天员刘洋塑像 神态逼真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