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化是书法的核心——著名书法家罗杨谈书法(1)

编辑:Jina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罗杨,字散淡,号先飞,别署点水斋。1956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中
罗杨,字散淡,号先飞,别署点水斋。1956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兼职教授。

对话访谈


李树森:现在很多写书法的人追求“怪”、“丑”,并以此来显出自己的“个性美”,甚至自称独树一帜的风格。这是不是与一部分人推崇的“书法的现代化”有关?

罗杨:书法发展到今天,生态环境已经与古时大不一样。我给书法下的定义是:按着古人既定的方法用毛笔所书写的具有审美趣味的汉字。其中“法”、“毛笔”、“汉字”都是所谓的关键词。

古人讲究笔有笔法,写有写法,不能背离了“古法”。点、撇、捺、间架结构等,各有其法,必须按着古人既定的方法写。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不是简单书写,也不是艺术字。由汉字所衍生出来的固有的、社会认可的、反映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的,这些是本质的东西不能变,由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确定的审美习惯、审美标准、审美趣味、审美样式也不能变。

我认为“所谓书法美”应该是就如同一个人穿着“唐装汉服”舞出时代的风采。

李树森:您如何看待书法的传承、创新、流行问题?

罗杨: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既古老又年轻。我不太赞成“流行”,“流行”本来就是一个通俗艺术的用语,流行一阵就过去了,流行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很难留下较深的印记。在书法创作上传承比创新重要,实际上我不太赞成提“书法创新”,我认为“出新”就已经不简单了,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是“全面继承又明显出新”。


李树森:您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罗哲文是著名的中国古建筑学家,自幼常随父拜访郑振铎、郭沫若、梁思成等文化名人,又常得赵朴初、刘炳森,尤其启功先生教诲,深受艺术气息的熏陶。加之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痴迷书法,使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涵养。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您成为书法家是不是有很大促进作用?

罗杨:我父亲是梁思成从四川带到清华大学的,他喜欢画画,也希望我能从小学画画。我学过版画、水粉画,还学过制图,但还是更喜欢摄影和书法。我认为一幅好的书法必须有诗词的意境、文学的涵养、美术的构图,还要有音乐和舞蹈的旋律。

我在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时,经常和老一辈艺术家在一起。当时跟刘炳森学过隶书,也与启功先生经常见面,虽未拜师,但受他的许多指教,启发也很大。咱们讲“横平竖直”,启功先生教我说横不是平的,他让我把宣纸翻过来看,横确实不是平的,正面看的“平”是审美习惯产生的感觉。他让我把写完的字挂在墙上,退后一定距离,然后再找毛病。他教我拿笔要轻松自然,不能像盛传的“二王”故事所言握得那么紧。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法,书法家,核心,著名,文化,罗杨
下一篇:从自卫到健身:中国武术发展简史||上一篇:民间工艺亮相玩博会 大师亲赴现场展绝活(5)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