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面人赵”:三代人的海派面塑传奇

编辑:秋痕 来源:解放日报
 
赵艳林与陈凯峰(左)蒋迪雯 摄
“捏面人啦,捏面人啦……”背着大木箱走街串巷的面塑艺人如今只能在影视剧里看到。作为海派面塑开山祖师的“面人赵”赵阔明,他的长女、“上海面

赵艳林与陈凯峰(左)蒋迪雯 摄
“捏面人啦,捏面人啦……”背着大木箱走街串巷的面塑艺人如今只能在影视剧里看到。作为海派面塑开山祖师的“面人赵”赵阔明,他的长女、“上海面人赵”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艳林,他的外孙陈凯锋,一家三代人却在默默延续着捏面人的传统手艺。从学校手把手教徒弟到如今上网授课,只要手上有一团面,“面人赵”就不会湮灭。
看戏捏面人两不误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赵阔明就是北京有名的“面人大王”。每次进戏园,赵阔明总带着一大袋面团,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赵阔明目不转睛盯着,手上也不停。一场戏还没落幕,面团已经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贵妇、武将、小丑。
1938年,赵阔明来到上海拜师,技艺更上一层楼。他的面人,衣服从里到外是一层层捏套上去的,细致得能数出件数。他捏老寿星,连牙齿也清晰可见,解放后,原苏联著名画家茹柯夫来到赵阔明所在的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参观,当场提出“比试”,赵阔明为他捏像,他为赵阔明画像。赵阔明双手放在桌子底下,凭手感捏出了一个神形毕肖的茹柯夫,耗时不到半小时,令茹柯夫大呼神奇。赵艳林说,“父亲捏了一辈子面人,也牵挂了一辈子,甚至在他病重昏迷的那天早上,手里还捏着一个面娃娃。 ”
微型面人只有一厘米
走进赵艳林的家,会发现衣被堆在箱子外。原来为了不使面塑作品受潮变质,她把小面人都藏入樟木衣箱。作为“面人赵”第二代传承人,赵艳林像父亲一样,四处拜师。雕塑家张充仁、动画艺术家万籁鸣都是她的老师。她不凭借放大镜,创作出核桃壳和火柴盒内的微型面人,高度只有一厘米。她走到哪里表演,都引起一片轰动。
还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当学徒时,赵艳林便继承了父亲的习惯,去各大少年宫和学校担任辅导员。市中福会少年宫,静安区、黄浦区、长宁区中小学……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一直跟着赵艳林学习。这让她百感交集,“总有人会因为喜欢而坚持下去”。退休后,赵艳林仍旧坚持去学校授课。电视里放《喜羊羊和灰太狼》,她看得特别认真,“我多捏新鲜形象,小朋友学习兴趣更高”。

上网传授面塑绝技
在家庭耳濡目染下,赵艳林的独子陈凯峰也走了面塑这条路。陈凯峰任教的四平中学以航天科技为特色办学。陈凯峰灵机一动:何不将面塑艺术融合进科技元素?航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访沪,面塑小组在陈凯峰带领下,完成了两位宇航员的全身塑像,送到他们手中。 2007年,面塑小组还远赴北京,将一尊精心制作的杨利伟面人送给“神五”航天英雄杨利伟。
网络时代,传统工艺更要与时俱进,捏面人也不例外。陈凯峰开设了网站,通过视频远程教学。他告诉记者,“仅暑假一个月,就在网上收了七八名学生。大家学得很认真,积极性特别高”。 陈凯峰不讳言,比起捏面人,现在家长更希望孩子弹琴学画,但是他从没放弃过普及面塑的坚持,“捏面人就像玩橡皮泥,是成长的天性。面人赵的大门永远向所有人敞开。”(记者 诸葛漪)


关键字: 内容标签:面塑,海派,面人,传奇,三代人
下一篇:古籍修复师的一天:洗手是正式工作前的必经仪式||上一篇:非遗传承人:皮子剌不好,一刀1000多元就没了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