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院士刘经南:五十载科研生涯与大地测量_北斗-测量-卫星导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苏亦瑜  
核心提示:中新社武汉6月12日电题:院士刘经南:五十载科研生涯与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结缘作者马芙蓉高柯夫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12日在武汉揭晓,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获得湖北省最高科技奖项——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刘经南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昆山杜克大学校长,现任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他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



院士刘经南:五十载科研生涯与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结缘

中新社武汉6月12日电 题:院士刘经南:五十载科研生涯与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结缘

作者 马芙蓉 高柯夫

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12日在武汉揭晓,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获得湖北省最高科技奖项——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刘经南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昆山杜克大学校长,现任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

他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技术研究,特别是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开展一系列工作。

回顾近50年科研生涯,刘经南称与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的结缘是冥冥注定。他步入大学前一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激发他探索欲望;读研期间,适逢世界GPS研究起步,再次给他提供学习机会。

求学过程中,他养成怀疑、发现、推翻、重建问题的思维习惯。20世纪70年代,面对国际上三大卫星坐标模型孰优孰劣的争论,他废寝忘食、不断推算,证明三个模型可相互转换,并无好坏之分,在国际上引发关注。

“我们要用自己的碗,来装自己种出的粮食。”在与中国科技事业共同成长过程中,刘经南认识到,涉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一定要能自主可控,要有引领性、原创性的科学技术。

他一路攻关,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个GPS定位商品化软件、第一个GPS快速静态定位软件;建立中国首个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在湖北建立国内首个省级区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北斗厘米级精准定位。

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数据精密处理软件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GPS/GLONASS/Galileo)观测数据融合一起的精密定轨方法,改变中国大规模、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必须依赖国外软件系统的被动局面。

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组成员,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北斗二号卫星姿态转换期间(每半年约15天)不能服务问题,建立亚太地区首个包括北斗在内地卫星导航(GNSS)高精度国际分析中心,实现北斗异构星座高精度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控。

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建设收官之年。刘经南指出,北斗起步晚,但后发优势明显。

他介绍,北斗把区域星座(只在亚太地区飞的卫星)和全球卫星组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全球服务和亚太区域高精度高可靠服务。北斗集导航、通信、搜救、遥感等功能于一体,其中通信方面,北斗三号卫星可发送1000个字短信,供1000万用户同时使用。北斗卫星之间可相互通信、互相测距、维持运转,在意外失去地面支持情况下,在天上至少运转90天。

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北斗出现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快速精确测量中,出现在“北斗+”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时空大数据等信息系统对人员、车辆、物资全过程管控及全时空感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经南认为,今年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加速推进,北斗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助力“新基建”,催生更多新需求、新应用、新业态。

刘经南团队正在与东风、华为、移动等公司开展合作,推进“北斗+车联网/5G”等技术跨界融合。“作为一名科技战线上的老兵,我将继续奋斗,发挥所长,努力奉献。”(完)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