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中国和马来西亚文旅交流越来越多_旅游局-马来西亚-榴莲-穆斯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宋佳烜  
核心提示:今年11月,在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见到马来西亚旅游局国际推广部(亚非)副主任陈汉文时,他正在忙着为即将开始的旅游推介活动做准备。“这个交易会是马来西亚旅游局的重点活动,我们每年都会来参加。”陈汉文说,“交易会举办的时间节点非常好,每年来到这里,我们都会为本年度的目标做冲刺,并为来年预热。”陈汉文于2000年左右首次到访中国,进入马来西亚旅游局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负责大中华区的旅游


原题:中国和马来西亚文旅交流越来越多
核心词:马来西亚,旅游,榴莲,旅游局,穆斯林,文化,游客,更多


  今年11月,在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见到马来西亚旅游局国际推广部(亚非)副主任陈汉文时,他正在忙着为即将开始的旅游推介活动做准备。“这个交易会是马来西亚旅游局的重点活动,我们每年都会来参加。”陈汉文说,“交易会举办的时间节点非常好,每年来到这里,我们都会为本年度的目标做冲刺,并为来年预热。”

  陈汉文于2000年左右首次到访中国,进入马来西亚旅游局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负责大中华区的旅游市场。可以说,陈汉文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旅游业近20年来巨大的发展变化。他说,2000年,大量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的游客到访中国,占据了中国入境游客市场的较大份额。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旅游政策进一步放开,跨境游客所需的手续被简化,障碍逐渐减少,中国作为金融投资和国际贸易国家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也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一些中国城市成为世界各国商务人士频繁到访的目的地。“现在,中国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都已达到国际水准,并且具备了为特殊旅游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陈汉文说。

  同样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中国游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走出国门,而马来西亚正是中国出境旅游的首批目的地国家之一,因此,陈汉文对近年来中国游客身上发生的变化印象深刻。他说:“早年间,出现在马来西亚街头的中国游客都戴着相同的小红帽,甚至身穿相同的衣服,跟随导游,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些热门景点,到商场、免税店购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偏爱定制化、个性化的旅行,背包客也开始增加,即使跟随团队旅游的游客,也开始更多地向‘求知’的方向发展。”陈汉文举例说,以前中国游客到马来西亚常常喜欢买榴莲,现在他们不再只是购买马来西亚榴莲,而是希望知道榴莲背后的故事,“什么是猫山王榴莲”“猫山王榴莲与其他榴莲有什么不同”等问题不断被抛出。“此外,中国游客的英语能力、知识水平不断提升,他们对旅行‘黑科技’的喜爱和使用也让人印象深刻。”陈汉文说,为适应中国游客的需要,马来西亚推出一系列改善政策,希望让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的行程更加便利、舒适,不断增加马来西亚的旅游吸引力。

  “我们鼓励更多大型中国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旅游文化产业,也对那些在中国寻求市场和投资机会的马来西亚公司提供支持。马中双方可以通过智囊团和媒体对话、国际学生交流计划、人力资源培训等开展更多旅游和文化领域的互动,鼓励两国之间进行更多的经验交流,以实现优势互补和相互理解。”陈汉文说。据马来西亚统计,2018年有约30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访问马来西亚。此外,中国的厦门大学于2016年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截至2018年10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在校生已经达到4000余人,其中包括约1500名中国学生和来自21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马中两国青年、媒体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互访不断增多。2020年马来西亚和中国将联合举办‘中马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这必将进一步密切两国间的联系,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陈汉文说。

  据了解,马来西亚人口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原住民族组成,全国人口为3238万人。在本国公民中,各族比例分别为:土著(包括巫裔和其他原住民)占69.1%、华裔占23.0%、印裔占6.9%、其他民族占1%。基本上,马来西亚最大的客源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陈汉文提到,马来西亚华裔对中国已有很高的认知,也有很强烈的意愿到中国旅游,而穆斯林群体虽然对中国充满热爱,但对中国的接待条件了解不多,会有一定顾虑。想要吸引更多马来西亚游客到访中国,提供更适合他们的条件和加强宣传是必要的。

  陈汉文用“如虎添翼”来形容他心目中中国文旅融合的前景。他说:“马来西亚的文化和旅游也是统一在一个部门领导下的。旅游和文化的联合是当今时代的趋势,本土文化通过旅游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播发扬。近年来,旅游观念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人们外出旅游将越来越注重个人体验和文化感受。”

责任编辑:王暄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