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原生民间舞:心有《沉香》不畏浮世_藏族-汉族-民间舞-沉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7  来源: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  
核心提示:“穷水之源则澄澈,求木之根故深茂。原生民间舞,如沉香之一瓣,历久而永芳。”-;-;创作者感言原生民间舞,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由民众自创自演,呈现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也称“土风舞”。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形式,动作千姿百态,表现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争经历、图腾信仰等,也有现代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喜庆主题的娱乐活。有的则渗透各种民俗、祭祀、礼


原题:原生民间舞:心有《沉香》 不畏浮世
核心词:舞蹈,民间舞,汉族,沉香,藏族,传统,云南,民族,朝鲜族,傣族,乐舞,中国


“穷水之源则澄澈,求木之根故深茂。

原生民间舞,如沉香之一瓣,历久而永芳。”

-;-;创作者感言

  原生民间舞,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由民众自创自演,呈现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也称“土风舞”。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形式,动作千姿百态,表现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争经历、图腾信仰等,也有现代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喜庆主题的娱乐活。有的则渗透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遗风,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支持下,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携手北京舞蹈学院,聚焦中国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原生民间舞蹈,以及源自国外的传统民族舞蹈,分享该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精心打造的传统乐舞集《沉香》系列之《沉香·肆》:通过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自媒体社交平台,分享其精美图片、短视频,揭示不同族群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特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借助专业舞者的身体,还原出当代受众未曾去过的古代和远方……

  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中国民间舞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为世界上罕见,具有自娱性、即兴性、稳定性等显著特点,亦是专业舞蹈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2014年,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传统乐舞集《沉香》系列第一台专场晚会作为校庆系列演出之一与观众见面,以简朴的舞台、本真的表演、原汁原味的服饰、清新独特的乡音小调等,呈现出13种来自“原生态民俗”的舞蹈形态,引起了不俗反响与广泛讨论。

  2017年12月27日-;28日,《沉香·肆》作品晚会上演,包含了15支传统民族乐舞,藉由专业舞者的身体在舞台上呈现出不同族群的原生态样貌,地域上涵盖了江西、陕西、云南、新疆、吉林、西藏、安徽这些省区,民族分布上囊括了汉族、壮族、哈尼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藏族等7个民族,诸如江西汉族石邮傩舞、云南壮族兵器舞与牛王舞、陕北汉族二十八星宿秧歌、罗马尼亚奥尔特尼亚霍拉舞、云南哈尼族硭鼓舞、新疆维吾尔族库车赛乃姆、云南傣族传统舞、朝鲜族四物乐、西藏藏族桑日果谐、西藏藏族协格尔甲谐和汉族安徽花鼓灯等。

  究其创作缘起,正是源自传承、保护传统乐舞的自觉与责任感。“最初的理念,受益于邓佑玲副院长关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倡导,激发起民间舞人传承与保护各民族传统乐舞的自觉与责任感。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完成了诸多民族的舞蹈继承,其中既有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包括那些尚未被赋予这一殊荣、却仍在当地族群中薪火传承的传统乐舞。”《沉香》创作团队如是说。

  在创作路径上,主是由特定的“传承人”予以教授。正如观众看到的《沉香》舞台上,有大量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有暂时没有进入保护名录的各民族传统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形式,均由特定的“传承人”教授,主要面向舞蹈学院学生,最终呈现于舞台上。2014年,《沉香》系列第一台专场晚会呈现的13种来自“原生态民俗”的舞蹈形态,在地域上涵盖了黑龙江、青海、新疆、贵州、湖北、云南6个省区,在民族分布上囊括了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土家族、普米族、哈萨克族、彝族9个民族。这些舞蹈形态,由“学院派”舞者向民间艺人(即原生民间舞的创造者)或长期浸泡在民间的“二老艺人”(即次生民间舞的整合者)潜心学习,为受众带来了存在于现代舞台空间却散发着“原汁原味”的民俗舞蹈形态。从舞蹈形态、舞台调度、舞美设计到舞蹈音乐等,均最大程度保留了民俗舞蹈的最初形态,积淀千百年之久的原生民间舞,经过专业化舞者的还原,最大限度地回归至“本真”的形态,带给当代受众不同凡响的形式美感与审美价值。

  与此同时,《沉香》系列亦体现了“世界文化遗产应为人类所共享”的精神内涵。在《沉香·肆》中,“一带一路”沿线的罗马尼亚国家传统舞蹈被纳入该项目。“虽然身处不同国度与种族,但人类热爱生命、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景是共同的;尽管表现形式各具独特性,但其中蕴含的生命态度、精神内涵是如此相像,即世界文化遗产应当为人类所共享。作为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者,希望能在文化比较中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激活这些凝聚着前现代社会文化符码的艺术形式,使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出新的价值,进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沉香》创作团队如是说。

  传承项目简介:

  陕北汉族二十八星宿秧歌

  特性:流行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沙坪村;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傩祭”,因陕北独特的地理环境,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街院文化艺术形式

  云南壮族兵器舞与牛王舞

  特性:又称“拉嘎”兵器舞,是历史流传的战争性舞蹈,有着保护牛王和守护祖先家园的寓意。

  江西汉族石邮傩舞

  特性:为我国已知现存最古老的傩舞品种,被称“乡人傩”;石邮傩仪式包括起傩、跳傩、搜傩、圆傩四个部分,通常从大年日即除夕持续至正月二十左右。

  汉族安徽花鼓灯

  特性:流行于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等地,集舞蹈、灯歌、锣鼓音乐、情节性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于一体,有舞有歌有戏,实属民间综合性艺术。

  新疆维吾尔族库车赛乃姆

  特性:赛乃姆是表演性较强的自娱性歌舞,属于舞者不歌、歌者不舞的形式;赛乃姆表演形式比较自由,室内、室外均可进行,节奏平稳,适于各种稳律曲调,使舞者在乐声中自由起舞。

  云南哈尼族硭鼓舞

  特性: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哈尼山寨中流行着的传统民间舞蹈,哈尼语称为“虎堵补鲁搓”,以铓、鼓为道具,由哈尼族男性表演。

  西藏藏族协格尔甲谐

  特性:西藏八大“谐钦”之一,流传于后藏地区,已有13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经口耳相传、代代相承,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

  云南傣族传统舞

  特性:其中的长甲舞为傣族民间舞,原为男子舞蹈,手戴竹甲,后由女子跳,改戴金色长甲,通常在宫廷跳,动作优美舒缓,前臂动作较多。

  西藏藏族桑日果谐

  特性:果谐为藏语音译,“果”指圆圈,“谐”意为舞,意指围成圆圈唱歌跳舞,流行于藏族广大农村地区广场、打麦场上,为当地民众喜爱的一种自娱性、古老的民间歌舞。

  罗马尼亚奥尔特尼亚霍拉舞

  在欢庆重大节日时,罗马尼亚人都身着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跳起民间集体舞,其中“三重保卫”是奥尔特尼亚平原地区舞蹈,颇具节奏感的手臂动作正是其舞蹈特点。

  朝鲜族四物乐

  四物乐(音si wu le),韩语为사물놀이,是一种韩国传统的乐器组队形式,由小锣、锣、长鼓、圆鼓四种乐器组成,每种乐器都以大自然的声音来形成,小锣象征风,长鼓象征雨,圆鼓象征雷,锣象征电。流行于朝鲜,韩国和中国朝鲜族地区。四物乐的乐器虽简单,但反映的正是韩国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快乐的精神与传统纯朴的民风。

  (图文来源: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 北京舞蹈学院)

责任编辑:胡梦音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