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一体化”联考——答卷者:嘉兴阅卷者_嘉善县-嘉善-嘉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白嘉懿  
核心提示:中新网嘉兴1月28日电(柴燕菲王逸飞张煜欢)百年前的一天,一列上海驶来的早班火车途径浙江嘉兴。列车上下来一群人,登上一条画舫,小船悠悠驶向南湖僻静处。百年后的一天,一趟嘉兴嘉善开出的跨省公交驶向上海枫泾。潮里泾河两岸的百姓,从此“串门”不必再“绕路”。那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一天,长三角一体化省际互联互通项目浙江嘉善县姚杨公路—上海金山区叶新公路顺利通车……不论是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节点,亦或当代寻常不过的瞬间,看



“一体化”联考——答卷者:嘉兴阅卷者:人民

中新网嘉兴1月28日电(柴燕菲 王逸飞 张煜欢)百年前的一天,一列上海驶来的早班火车途径浙江嘉兴。列车上下来一群人,登上一条画舫,小船悠悠驶向南湖僻静处。

百年后的一天,一趟嘉兴嘉善开出的跨省公交驶向上海枫泾。潮里泾河两岸的百姓,从此“串门”不必再“绕路”。

那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一天,长三角一体化省际互联互通项目浙江嘉善县姚杨公路—上海金山区叶新公路顺利通车……不论是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节点,亦或当代寻常不过的瞬间,看似渺远的百年间,都回荡着历史之问的足音——如何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过去两载的当下,历史之问也已隐现于这场联考之中。其中,作为成员之一的嘉兴,写出着堪称出【se】的答卷。

在这里,向历史远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集蕴于心的奋斗动力。于近处细察,“更好的生活”就藏于一幅农民画,一张市民卡,一趟公交车,一个研究院,一份新政策里。记者在嘉兴采访时听闻的三句“没有想到”,正是透视中国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成效的最真实切口。

公共服务的“同城时代”

80岁的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居民沈金鑫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土气”的农民画也登上了上海浦东陆家嘴美术馆的“大雅之堂”。

嘉兴农民画 张茵 摄嘉兴农民画 张茵 摄

沈金鑫从10年前开始接触农民画,后成为姚庄锦绣农民画社的一员。在他眼里,姚庄和上海郊区虽“一河之隔”,但过去更像是“邻居”关系。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双方交流不断密切——“我们好像变成‘亲戚’,去开展览也更方便,就像是‘走亲’。”

在交流中他发现,大城市里难得见到如此接地气的作品。上海的农民画比较讲究“艺术感”,而姚庄农民画更多几分农村生活的“真实感”——怎么种树,怎么插秧,画里“说得”一清二楚。

“我们的画在上海也很受外国人欢迎。”沈金鑫记得,当时有欧洲的游客看着姚庄农民画新奇不已,想要买走。农民画还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欢?这是从前想都没想过的。

“文化走亲”在长三角地区已非新鲜事。2019年11月,随着长三角生态绿【se】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下称一体化示范区)正式揭牌,浙江嘉兴嘉善、上海青浦、江苏苏州吴江三地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同城时代”。目前一体化示范区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已全力推进60个亮点项目。

于百姓而言,在公共服务领域,“看病难”是常遇见的烦心事。眼下,随着一体化示范区“医保服务一体化”的实现,异地医疗资源正通过“一张卡”走向更深的互联互通。

“以前到青浦看病,要先向嘉善县医保局备案,现在只要拿出市民卡一刷,当场就结算了。”嘉善的杨新(化名)患有高血压,自女儿在青浦定居后,她时常到青浦小住。过去为了配药,她时常在青浦、嘉善的医院两头跑。如今,一张市民卡就可解决两地的异地门诊结算问题。

这是一体化示范区释放的创新红利。目前嘉兴已实现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2020年1—11月,沪嘉居民医疗费用异地直接结算269532人次,同比增加68.95%。计算下来,为百姓节约医疗费用2.68亿元。

在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看来,长三角一体化的首要动力是“让人们生活更美好”。浙江推进一体化、都市圈皆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最根本的宗旨。

科技创新的“协同时代”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杨向东没有想到,常年带博士生的自己,会跑到嘉兴科技城,带领一帮25岁出头的本土工程师干成好几件“大事”。

“在中国,知识只有转换成生产力才是力量。从高校理论创新到企业产品迭代从别人看来只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其实是‘万丈深渊’。”理论创新如何解决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并实现产业化?五年前,杨向东带着探寻解决“万丈深渊”的责任感从北京来到嘉兴。

办公室的座椅还没坐热,他几乎天天都在浙江各地企业跑,一家家寻找“需求”。直到有家企业提出:能不能对通过一张床避免人在睡眠过程中的猝死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当企业家的梦和科学家的技术结合,梦就变成了梦想。”发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虚所实中心”的科技机制体制创新,杨向东成立了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带领一批扎根嘉兴本土的优秀工程师开展应用技术创新的攻坚突破,并促成了高新科技企业孵育,架起跨越“万丈深渊”的成果转化桥梁。

眼下,这张凝聚多项前沿技术的“智能床”已推广至国内数十家养老院和数百个家庭,真正实现了定量化描述健康、智能化服务健康的科学管理。

为何在嘉兴能让梦想生发?在杨向东看来,尽管过去嘉兴科创实力与上海、杭州等地存在差距,但“一张白纸好画图”,“资源洼地”也孕育着科创的无穷潜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以后,累计建成11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和27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获评“科创中国”十大产学研融通组织等荣誉,为引领和推动区域产学研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供图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供图

去年,嘉兴还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实施深根行动计划,打造全域科创模式,研究院先后与平湖市、桐乡市等嘉兴多地签订协议建设创新中心,推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等国字号创新机构落地。

这张“白纸”不仅绘下院地合作的多彩未来,也正激活长三角地区的新兴产业创新资源有序流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牵头成立长三角氢能产业技术联盟,与沪苏浙皖的六个城市共同签署长三角氢能产业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为长三角通航产业一体化、G60科创走廊、氢走廊建设等工作提供支撑。

如今嘉兴正以区域之力推动长三角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往昔“资源洼地”俨然已有“科创高峰”之雏形。

在嘉兴,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人才,也正享受到长三角一体化红利下前所未有的“款待”。该市率先实现跨省域人才服务等事项“无差别受理”,51个事项与G60科创走廊城市实现“一网通办”。

几年前,上海人陈磊在嘉兴注册成立了一家电子科技,专注于汽车尾气传感器技术,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入围嘉兴的精英引领计划人才项目后,公司正享受融资担保费额补助等多重“硬保障”。

不过在他看来,巨大的成长潜力是深耕嘉兴的最大理由。随着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项目在嘉兴落地,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有凤来栖,是嘉兴近年来的真实写照。目前嘉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78.8亿美元,共有7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嘉兴投资120个产业项目。近两年嘉兴引进总投资超百亿产业项目27个。

在科技创新的“协同时代”下,开放、包容的嘉兴已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机制探索的“加速时代”

嘉善县交通局规划科科长余岚菲没有想到,一体化示范区的东风,让打通“断头路”成为现实。如今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的对接频次增加,内容丰富,“差不多每半个月就会碰次头”,每次都高效对接,实实在在。

过去嘉善姚庄远离主城区,农田与工业园区交错,老百姓出门多走高速或国道。但若想去3公里外的上海枫泾一带,在“断头路”现状下只能绕路,起码得花上半个多小时。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省际小城首先窥见了互联互通的曙光。

余岚菲介绍,嘉善县姚杨公路—上海金山区叶新公路的开通,正是长三角一体化下体制机制创新突围的代表。此前,为推进断头路的打通,可谓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次协商对接,一次次修改图纸,争取统一两地的建设标准,都印刻在打通两条省际公路的时间轴中。

姚杨公路。嘉善县交通局供图姚杨公路。嘉善县交通局供图

后经嘉善、金山两地充分沟通和对接,最终确定了省界潮里泾大桥由嘉善代建,双方共同出资的模式,共同推进省际断头路的打通。

此番效率与速度的背后,与嘉兴“举全市之力、以非常规手段,答好加快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联考卷’”的倾力担当,不谋而合。

为加快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嘉兴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6个副市长牵头6个专题组。在政策上跳出“省管县”体制,围绕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等方面制定出台20条支持政策。

“嘉兴把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首位战略’。”嘉兴市委书记张兵称,推进一体化过程中,不能忘记初心是什么。所有的出发点皆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携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嘉兴提出构建与长三角重要城市的“半小时高铁圈、一小时通勤圈”,加快打造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能级开放平台、高能级营商环境等,推动一体化示范区从“物理组合”向“化学融合”转变。

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包海波认为,过去长三角以行政体制为核心,各地通过竞争实现发展。各地应认识到大格局、大平台的谋划与实际小平台的先行探索的关系。在不同领域一点点突破然后聚沙成塔,最终实现长三角一体化产生实质性突破。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此前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一历史性机遇是抓出来的、干出来的,决不能停留在“空喊口号”上,要实打实接轨上海,实打实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市场主体培育,实打实抓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营商环境优化。嘉兴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依靠改革创新激发社会活力、扩大有效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百年前“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红船在“浙”里启航。如今,重要窗口在“浙”里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下“美好生活”越来越清晰。(完)

【编辑:白嘉懿】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白嘉懿)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