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吴笠谷:但存方寸地_留与子孙耕——慎采精刻是当代艺匠善待珍稀原料的历史担当_砚石原材料--材质-原材料-石材-砚石-石雕-价值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所谓工美业界被资源枯竭“无物可雕”所困扰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分两个层面讲——一是普通原材料并不稀缺,稀缺的只是名贵材质的原材料,比如说玉雕中的和田玉,印材中的田黄、鸡血,家具中的紫檀、黄花梨等。下文就本人熟知的制砚行业来谈谈这个问题。

    缺的只是珍材稀材

    就砚石原材料而言,名砚中的几个老坑,因为采石条件艰难,加上一些当地政府出于资源保护而禁止采石,以及藏家、石商的囤积,确实导致市场上的名坑名品砚材越来越少,结果是造成它山之石伪冒品充斥市场。但是名砚中的杂坑石、普通地域性砚种的原材料并不稀缺,甚至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物以稀为贵,所谓的“无物可雕”只是指珍稀原材料而言。

    乱采滥伐  寅吃卯粮

    由于爆破采石以及各种类型机器雕刻的运用,关键是粗制滥造的恶性竞争,导致近三四十年来的砚台产量远远超过历史上砚台产量的总和。这些巨量新砚中,有相当比例是前些年无序开采、粗制滥造的名坑名品。显然,许多材佳工劣的庸手之作是对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宝贵礼物的暴殄天珍。所以,有基于此,个人对于十几年前广东肇庆政府封禁端石老坑的举措深表赞同——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当代人不能寅吃卯粮,砸后人饭碗。而且,不必讳言的是,当代人由于审美品味的普遍缺失,当代工艺的整体水平远达不到古人的平均水平。有人说,由于近二三十年来的房地产大跃进,若干年后将是遍地建筑垃圾。同理,今人炮制出的巨量劣制砚也会面临同样的宿命。

    既然当代人不能合理地利用,或者说没有能力充分地利用,为什么不多留点珍贵的自然资源给后人去创作发挥?——其实这个朴素的道理,古人早已讲过,比如宋代就有民谚: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封禁不宜因噎废食

    名贵的、稀少的原材料,应该慎重地开采、科学地利用,这是对历史的负责任态度。但是,现在有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比较僵化,或者说有怠工懒政之嫌,简单粗暴地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采石坑口一概封禁。这让一些砚种的艺人们陷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石可雕的绝境。比如时下的沅州砚就面临这种情况。

    沅州砚产自湖南湘西芷江县明山(所以也叫芷江砚、明山砚),南宋初年宋高宗吴皇后之侄、书法家吴琚,就曾用这种石材所制之砚进献内廷。沅州砚石材以紫色为主,间有黄、绿夹层,称为紫袍玉带、紫袍金带。由于色品华贵,观赏性强,所以古代艺人不仅用此石制砚,还广泛用与建筑石雕构件以及砚屏、插屏、笔洗、镇纸等文房杂件。今天尚有相当数量的沅州石雕刻品流传于世,可见这种石雕当年受欢迎的程度。由于喜欢沅州砚,2016年秋天,我前往芷江考察沅州石。在当地学生陪同下,探访了芷江城郊明山上的几处古人采石旧址,发现该种石材储量并不少,只是当地政府出于保护芷江城区饮用水水源的目的而禁止采石。水源关系民生问题,当然应该保护,问题是能否变通一下,即保护了水源又根据市场的合理需求,有限度地开采一些石材,使沅州石雕产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相对贫瘠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能使沅州石雕产业有序地发展,不也是一种因地置宜改善民生的上选方法吗?

    所谓靠山吃山,名贵砚石也是宝石的一种,类似现在沅州砚这样守着宝山饿死的境况,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我相信解决这个问题,在操作上并不是什么难题。

    do63eCvlWyh01U8UdJuX4MVvHY2I0koa87W8CZ9U.jpg

    “玩石山人”款沅州石旧插屏

    9mR1Rhx6cC0CxobqWsIf7CywEraP4ZsDAKwRWXl6.jpg

    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杨制沅州石砚

    材尽其用  宁缺勿滥

    资源有限,滥采是种破坏,滥刻也是种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某名砚产地考察购石。当地一国营砚厂领导带我参观一个不对外开放的高档砚车间,随后问我观感,我不客气地回答:这些美石象天生丽质的美女一样,被你们砍手剁脚了……基于这种慎刻理念,我对每一方砚材都用心对待,从选材、相石、构思、雕刻、包装,每一个步骤都尽可能做到完美,构思不成熟从不下刀,宁缺勿滥,目的就是避免轻率操刀,毁掉美材。所以有些上品石材,一放就是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所以,个人认为,合理利用原材料,做到材尽其用,是每一位工美艺人都应该常常自省的问题。

    材艺兼美与工艺独善

    手工艺品原材料的价值大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材质本身就很名贵,比如上品玉石、砚石等;一类材质很平凡,价值全靠工艺来体现,比如竹雕、漆艺等。就砚而言,这两种情况都有。端砚、歙砚等名砚名坑石材质名贵。澄泥砚以土烧制,材质凡常。今天藏砚群体对砚的价值取向可以粗略分为四类——其一是唯材是求,注重石料是否名砚、名坑、名品;二是唯名是求,注重作者的名气、头衔;其三是唯工是求,追求工艺精到;其四是综合考量,材、名、工总体权衡。个人认为,最后一类比较明智,前三类容易失之偏颇。比如追求工,工而不俗当然好,但不少人追求的往住是纪晓岚所批评过的“刻鸟镂花,弥工弥俗”;而追求名,世人皆知,当今滥得虚名的伪劣名家不在少数;而唯材是求,就更为复杂一些——一件工艺品,上材良工固然是尽善尽美,但也未必尽然,一味追求材质甚至可以说是种误区,因为工艺品与珠宝有一定的区别:珠宝材质为王,工艺为辅;工艺品,顾名思义,工和艺比重很大。特别是现当代,砚的实用价值基本已让位给欣赏价值,工和艺的价值就显得更为突出。

    事实上前人一些制砚名家,在取材上也并不一定都刻意去追求名坑名石。比如清中期著名书画家、制砚家高风翰,一生制砚数百方,从文献记载和传世遗物看,高氏制砚也常常取用山东淄石、驼矶石这种四大名砚之外的区域性名砚,甚至不少是用江苏通州(今南通)、泰州宋代古城砖所刻。近现代著名砚雕家、仿生砚一代宗师陈端友,制砚取材也不是太讲究,有些甚至是采用不太名贵的苏州灵岩山㠛村石所制。

    质胜文必野  文胜质则未必史

    如上文所言,高风翰、陈端友某些作品,虽然材质不一定上乘,但艺术价值很高,所以比一些庸手所制名砚名坑上品石砚更被后人所争藏。拍卖市场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迄今为止,成交价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大多是名匠雕刻、名流收藏、宫廷出品的“名人砚”,纯以材质胜出的很少;超过100万元人民帀的则全是“名人砚”,纯以材质胜出的似乎没有(2010年西泠印社春拍名砚专场,一方汉代“白虎盖三足砂石砚”成交价1624000。但该砚材质只是普通的砂石,以历史和石雕工艺取胜)。

    由此可见,从收藏角度以及艺术价值、商业价值而言,手工艺品原材料的材质优劣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玉是如此,砚也是如此。因此明末清初广东砚学家陈子升说“砚无池如人无目(眼)”,说明了石料再好也只是原材料、半成品;换句话说,就是石料需要雕刻成砚才具有艺术价值、人文价值。

    “天人合一”之美

    个人心得:艺术为主,材质为辅,材质为我所用,而不是我被材质所囿,所以制砚理念崇尚“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原本是一个传统的哲学概念,其基本精神之一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缘石赋形,因材施艺,利用石材形、色、纹的天然之美,赋于自己的艺术构思,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是我历年来制砚一直探索和追求的艺术宗旨。所以,不管是名砚名坑石,还是别品杂坑石,只要石材本身能激发我的创作灵感、能使我创作出一方别具一格的作品,我都会取用。甚至一些有瑕疵的次品石材乃至废料,可以加以利用而使之化腐朽为神奇,我都乐以奏刀取用——我的许多得意之作,甚至代表性作品,都是这样人弃我取、妙手偶得而来。

    采当实需  刻必精品

    总而言之,造成今天工美行业“无物可雕”窘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形成的坑脉枯竭,有人为滥采滥刻所造成的原料紧张,有政策性的封禁等等主客观原因。现状如此,工美界何以应对?个人意见,应该开源和节流并举。开源——呼吁政府有关方面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考虑,合理地、有限度地、有序地,解禁一些资源并不存在稀缺问题的地方传统工艺名产,比如前面所提及的湘西芷江沅州石砚之类。节流——工美艺人要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珍稀原材料应抱慎采慎刻的态度,采当实需,刻必精品,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原材料、科学地利用原材料。个人认为,这是每一个艺人应有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相关图片

    lzDygJrEjEMmvqcro0zf9d9S2RCbhaP4JOc4a1wr.jpg

    uA3nE4xDcfhBsVATAD0BtRHVuaYmJD4aUbJ1oZHC.jpg

    吴笠谷老师考察山东青州红丝砚采石矿山

    eeZ5jkjvWqBzKQJMewfxYGjyoHgRnY0VZrQy2qLC.jpg

    n3Gv6uZx5v3yKQQsilw4cuayRRioqNSidkdk15gL.jpg

    吴笠谷老师考察湖南芷江沅州砚采石矿山

    83N4Ths18umuHvOa1zySRh853jhFuHKYQhECwOfD.jpg

    6nt4Lyt8xMngGW0cOr0PLRttcXkJqouxvJ5vt9Gu.jpg

    吴笠谷老师考察湖南望城谷山砚采石矿山

    FzRmThhFVP7qjd6qRt2a0SIcsf7qQEth1R33vsuk.jpg

    09sveFZpirMiUTk5aYIeSlGFXq5x8Ua6PxyIGEb8.jpg

    吴笠谷老师考察四川攀枝花苴却砚采石矿山

    qQiUxwueWk5zFXHi8fDN6LzcHGdiXkhhIhzidso2.jpg

    GeB2uMevVlYPXgJbj5GmK03KurXkUSCKX2BoXKVM.jpg

    “吴笠谷制砚艺术高研班”学员考察宁夏银川贺兰砚采石矿山

    hYrb1BWE17tUsk7XNgPFMOnRWiJOU5pErucgBOJp.jpg

    EruTastEhe55ozqjPV64WZZaDlnNxd5HZn5NIfeo.jpg

    “吴笠谷制砚艺术高研班”学员考察甘肃甘南洮砚采石矿山

    JgJMUpZV9bmpbqihU2czFsDTbeI8uHKbcUciGF1z.jpg

    ​吴笠谷老师书法: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关键字:材质,原材料,石材,砚石,石雕,价值,书法 砚石原材料
    内容标签: 材质 原材料 石材 砚石 石雕 价值 书法 砚石原材料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