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共领导人子女的苏联岁月:李敏不知父亲是毛泽东(3)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少奇之子刘允斌: 获莫斯科大学副博士学位
  1925年,刘少奇和何宝珍(又名何葆贞)夫妇的长子刘允斌降生在苦难的中国南部大地上。在血与火中为革命奋斗的刘少奇夫妇,不得不把两岁的儿子送回湖南宁乡县老家寄养。1938年7月,党组织把母亲早已牺牲的刘允斌接到延安与父亲刘少奇团聚。这年秋天,13岁的刘允斌入延安保育小学读书,心灵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滋养。一年后,党中央决定选送一批革命者的子弟去苏联留学。因工作繁忙无暇照料孩子的刘少奇,将儿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送上了赴苏的飞机。
  1939年11月,刘允斌等到达苏联莫尼诺,在那里就读一学期后,搬到距莫斯科300公里的伊万诺沃市,进入由苏联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主办的国际儿童院读书。成绩优异的刘允斌高中毕业时后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冶炼专业。跨入钢铁学院那年,品学兼优的刘允斌光荣地加入了苏联共产党。从莫斯科钢铁学院毕业的刘允斌转入莫斯科大学,成为核物理学研究生。1955年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57年10月,冲破重重阻力的刘允斌,背着简单的行李,毅然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
    任远芳:用俄文写信“认识”父亲任弼时
  和许多的革命子女一样,特殊的环境使得这些元勋后代从一出生开始,就有着和普通家庭孩子不一样的生活。1938年任远芳出生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父亲任弼时当时是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父母因工作需要返回国内,而又无法带她回国,于是把任远芳留在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是苏联专门收养各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子女或烈士遗孤的机构,任远芳这一呆就是11年。
  1948年8月30日,不满10岁的任远芳用俄文第一次给家里写信,讲述在苏联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第二年1月20日,任远芳收到了爸爸的第一封来信。“爸爸知道我不会中文,信也是用俄文写的。”信中父亲告诉任远芳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了许多大胜仗,占领了许多大城市,并即将解放全中国,告知女儿“你的兄弟姐妹们已经团聚,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马上就要进城,那时我们即可经常通信了”。任远芳说,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莫斯科近郊巴拉维赫疗养院。不幸的是,此后不久,即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因病去世。

关键字: 内容标签:苏联,领导人,中共,子女,父亲,不知,岁月,毛泽东,李敏苏联 领导人 中共 子女 父亲 不知 岁月 毛泽东 李敏
下一篇:东北抗联伉俪后辈忆父母:父亲离开时我才出生2天||上一篇:“东京审判”证据完整出版 文献集成共50卷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