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纪与蒲,谁更胜一筹?没法比较,一个是写小说的,一个是写文化散文的,就好比梁实秋与沈从文谁更强,这就看个人口味了。一般做过大官,或者与权力中心靠得很近的人,是没法写出好小说的。而穷窘的文人,则偏于小说这一路。
中国古代那些小说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吴敬梓、曹雪芹,个个都如蒲松龄一般,在仕途与生活中太过于蹉跎,才躲进陋室写小说。现代也一样,沈从文是湘西来的穷小子,写小说一流。而梁实秋与胡适一类的文化大家,都是海龟,乃主流文化圈子里的红人,更是“党国”的好榜样,他们就不怎么写小说,往往要发大的“议论”。
纪晓岚不服蒲松龄,写出迥异于“聊斋”的另一种风格的志怪小说,并非他故意要反其道而行之,而是他本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阅微草堂”不会是“聊斋”第二。
纪晓岚觉得蒲松龄“太痴”,太直白,有失高雅,但纪大才子对“聊斋”并非“不解其中味”。否则,他也不会功成名就之后,还拾蒲松龄之牙慧,发奋写出鸿篇巨制的“阅微”。但是,他即便大解“聊斋”之味,也只会用偏于文艺散文的路数来加以继承。
关键字: 内容标签:蒲松龄,直白,不服,纪晓岚蒲松龄 直白 不服 纪晓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