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蜀国亡在牛人太多(1)

编辑:秋痕 来源:今晚报
 
后世人谈论蜀国的败亡,主要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诸葛亮之后蜀国政坛后继无人;二是后主刘禅昏庸;三是大将军姜维大意,没有在阴平天险屯驻足够的守军,致使被魏国的邓艾抄了后路……在我看来,这三类判断多少都有自作聪明的成分。
    诸葛亮对接班人的培养其实是非常重视的,但其标准要德(忠于刘氏政权)、识(大局观)、才(才能)三点兼备。从这一点讲,魏延不受重用是当然的事情(因为太狂妄,缺少大局观),马谡一度受到器重也说得通(街亭大败的本质不过是轻敌,属于技术层面错误)。诸葛亮亲选的接班人蒋琬、费祎,都是理国高手,也都有大才。孔明去世,朝野感觉天塌地陷一般,蒋琬上任后,无悲喜之色,举止还和往常一样,很快稳定住了人心,这倒有些演义、评书和戏曲里虚构的“安居平五路”中诸葛亮的风采了。
    费祎不止为孔明赏识,出使东吴,其才智也为孙权所欣赏,甚至以自己的宝刀相赠。费祎在诸葛亮时代以善于在魏延和杨仪这对乖戾冤家间和稀泥、维护一团和气著称,但孔明去世后,魏、杨先后因擅自举兵和对朝廷有牢骚,均被费祎上表,在决定二人的命运中起到关键作用。
    搞政治是玩团队。所以诸葛亮在世时,“备胎”找了很多。除了提携蒋、费和姜维,以及自己玩砸的马谡、杨仪,尚有董允、邓芝、马忠、王平,这些人都曾不同程度的在蒋琬和费祎时期代理国政和最高军事指挥,大都恪尽职守。不过,他们跟诸葛亮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军队太少,而且还在逐年递减,加上因为地理和交通,粮草往往供应不上。后主投降时,全国部队据说才十万人出头,而这时魏国伐蜀的部队就有十八万!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太多,蜀国太多 蜀国
下一篇:左权指挥长乐之战:口袋阵斩断日军队伍 歼敌2千人(2)||上一篇:朱元璋"密葬"于祖父葬地盱眙二山?专家揭五点原因(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