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是指那种不计个人得失,毁誉不计只希望把事情做成做好的官员。这有点像小平同志所讲的“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但是,由于当时的官场以清流居多,张居正的用人标准与整个文官系统的道德标准与利益诉求大相径庭,因此受到的压力也最大。
自主政之后,张居正告诫吏部:“良吏不在甲科,甲科未必皆良吏。”这句话用今天的语义解释,即会考试的不一定会当官,高学历不等于高水平。清代龚自珍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文人论政的话。张居正作为政治家,奉行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策略。我想,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万历新政才能够获得成功。
骄横、专断、喜奢华、偏好阿谀奉承之词,致使张居正用人选才失误,加速了身后的人亡政息
主持人:张居正身后人亡政息的悲剧,源自哪里?
樊树志:张居正身上少有温良恭俭让,少有宽厚仁恕,多的是独断专行,咄咄逼人。不少赞成改革的官员,也批评他过于严厉,过于操切。他讲究权术与谋略,甚至在权力斗争中堂而皇之地玩弄阴谋诡计,手法老练圆熟,可以不顾颜面,不顾舆论的非难。
刘志琴:作为一个改革家,当时人谓张居正治学“最称严核”;治家“教子极严”;治国“有才有识,故能担荷宇宙,勿徒以极臣相拟。”在风云际会中形成他刚毅、深沉、傲然、机警的品格,充分展示了他卓尔不群的风采。然而,他骄横、专断、喜奢华、偏好阿谀奉承之词,致使他用人选才失误,加速了身后的人亡政息。
其实,张居正对历代改革家的厄运并非无动于衷,晚年的他“亦自知身后必不保”,但仍然矢志不移。早在他事业鼎盛之时,即作出这样的预言:“大抵仆今所为,暂时虽若不便于流俗,而他日去位之后,必有思我者。”这真是不幸而言中,在他满门查抄后不久,就有人叹息:“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日久论定,人益追思。”到了新政被颠覆,国势急转直下,各种矛盾爆发,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之时,人们急切地盼望再出现一个磊落奇伟之士,扫除廓清天下之患。无情的现实是,世上再也没有了张居正,对张居正的怀念就是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呼唤。
历史嘲讽的不是张居正改革,而是断送改革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宰相,张居正宰相 张居正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自主政之后,张居正告诫吏部:“良吏不在甲科,甲科未必皆良吏。”这句话用今天的语义解释,即会考试的不一定会当官,高学历不等于高水平。清代龚自珍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文人论政的话。张居正作为政治家,奉行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策略。我想,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万历新政才能够获得成功。
骄横、专断、喜奢华、偏好阿谀奉承之词,致使张居正用人选才失误,加速了身后的人亡政息
主持人:张居正身后人亡政息的悲剧,源自哪里?
樊树志:张居正身上少有温良恭俭让,少有宽厚仁恕,多的是独断专行,咄咄逼人。不少赞成改革的官员,也批评他过于严厉,过于操切。他讲究权术与谋略,甚至在权力斗争中堂而皇之地玩弄阴谋诡计,手法老练圆熟,可以不顾颜面,不顾舆论的非难。
刘志琴:作为一个改革家,当时人谓张居正治学“最称严核”;治家“教子极严”;治国“有才有识,故能担荷宇宙,勿徒以极臣相拟。”在风云际会中形成他刚毅、深沉、傲然、机警的品格,充分展示了他卓尔不群的风采。然而,他骄横、专断、喜奢华、偏好阿谀奉承之词,致使他用人选才失误,加速了身后的人亡政息。
其实,张居正对历代改革家的厄运并非无动于衷,晚年的他“亦自知身后必不保”,但仍然矢志不移。早在他事业鼎盛之时,即作出这样的预言:“大抵仆今所为,暂时虽若不便于流俗,而他日去位之后,必有思我者。”这真是不幸而言中,在他满门查抄后不久,就有人叹息:“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日久论定,人益追思。”到了新政被颠覆,国势急转直下,各种矛盾爆发,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之时,人们急切地盼望再出现一个磊落奇伟之士,扫除廓清天下之患。无情的现实是,世上再也没有了张居正,对张居正的怀念就是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呼唤。
历史嘲讽的不是张居正改革,而是断送改革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宰相,张居正宰相 张居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