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87岁老兵忆渡江战役:为部队筹粮草 给地主打欠条

编辑:秋痕 来源:金陵晚报
 
□通讯员 程岭 金陵晚报记者 肖雪
  4月6日下午,参加“留住红色记忆”口述历史大型采集行动的大记者和金陵晚报小记者们一起采访了87岁高龄的王迪灿老人。
  “爷爷,你当兵打仗想家吗?又怎么跟家里人联系呢?”
  “那时不像现在,因为战乱,没有邮局。因此家人一直以为我死了,直到我参加革命6年后,有个路过我家的老兵带去了口信,才知道了我的下落。”王迪灿说,他还叮嘱小记者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以前的历史不能忘记,要铭记在心。”
  王迪灿曾经参加过渡江战役,可他负责的是一场特殊而重要的战斗——为参战部队筹集粮草。他告诉记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要先行去筹备粮草。”
  “当时的农民都很拥护我们,但是他们也很穷,拿出的有限。”王迪灿告诉记者,“我们进村子时很多地主都跑了,他们家里的粮仓是满的,不过都锁起来了。”为了给部队筹集到足够的粮食,报请上级同意后,战士们翻墙进去将地主粮仓里的粮食搬运出来,临时征用。
  但是他们并不是白拿,“从哪一家拿走了多少粮食,都要一一过秤,最后打个欠条,由农民将欠条转交给地主,地主可以凭着欠条到当地政府取得相应补偿。”王迪灿当时任粮草审核工作的特派员。
  抗日战争时,大家的生活很艰苦。“有一段时间部队两人共用一床被子。被子又窄、又短、又薄,只有1.2米宽,像我这样那时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小孩子被子也只能盖到胸口,两个人共用一床被子根本不够。”
  参加过多次战役的王迪灿,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回忆道,“记得淮海战役的时候,战斗特别激烈。虽然我不在一线与敌人拼杀,但是炮声时时在耳边响起。有一次又开战了,我在军营里,突然头顶上一颗红色的火球飞过去,在我身后爆炸了。子弹声,对于我们来说就跟放鞭炮一样。我们那时见面的问候语就是‘还活着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欠条,粮草,主打,老兵,战役,渡江,部队欠条 粮草 主打 老兵 战役 渡江 部队
下一篇:故宫大修所用琉璃瓦在琉璃渠村烧制 是700岁官窑||上一篇: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总理舌战美国 揭露其顽固好战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