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世人就会联想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其中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的发明,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谈到中国古典四部文学著作,人们脑子很快的会想起《三国演义》、《西游记 》、《水浒传 》 、《红楼梦》。
如果再问起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非业界人士也许比较陌生,它们就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清代名医吴鞠通著作的《温病条辨》,合称中医药四部经典著作,也是研究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基础 。
《内经》中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给人的直观感觉是中医药纯属“慢性子的郎中”,只适合“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实际上有些中药,历经了百多年反复验证,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良药。
清代著名医家吴塘,字鞠通,生于1758,卒于1836,江苏淮阴人,19岁父亲因病去世,内心悲恸不已,以“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感叹为人子女而不懂医学,无以尽孝道之任而激励奋发学医 。
人生的磨难与波折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丧后四年,吴鞠通的侄子又患上喉疾,用药后却无效病亡。这个祸不单行的悲剧,令吴鞠通深觉命运的坎坷与痛心疾首,惨痛的打击也激励他精研医术,经历数十年苦心研读,终成温病学名家。例如他在明朝万氏牛黄淸心丸的基础上,制作出安宫牛黄丸。
涉猎医史的人会发现,众多医家的著名方药背后,隐藏着多少坎坷与艰辛的时代悲歌。
1793年,清朝干隆年间,京城温疫再次流行,受到传染病侵袭,民众病亡如哀鸿遍野,吴鞠通以他精练的医术,抢救了众多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危重病患,救活了不少生灵,从此名声鹊起。
中医药历经千年,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古代药方在推陈出新之后,在后世依然继续治病救人。例如同仁堂第十一代传人乐平泉,苦心精研先贤医书,开拓了数百个新品种。他修订的《同仁堂传统配本》中,安宫牛黄丸被列为瘟疫门的首要用药。
在这样的继承下,像吴鞠通这样的大医家,他在天之灵,也许会为自己耗尽15年心血编著的《温病条辨》继续造福人类而满怀自豪。(陈艺笔,文章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名医,史海名医 史海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谈到中国古典四部文学著作,人们脑子很快的会想起《三国演义》、《西游记 》、《水浒传 》 、《红楼梦》。
如果再问起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非业界人士也许比较陌生,它们就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清代名医吴鞠通著作的《温病条辨》,合称中医药四部经典著作,也是研究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基础 。
《内经》中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给人的直观感觉是中医药纯属“慢性子的郎中”,只适合“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实际上有些中药,历经了百多年反复验证,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良药。
清代著名医家吴塘,字鞠通,生于1758,卒于1836,江苏淮阴人,19岁父亲因病去世,内心悲恸不已,以“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感叹为人子女而不懂医学,无以尽孝道之任而激励奋发学医 。
人生的磨难与波折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丧后四年,吴鞠通的侄子又患上喉疾,用药后却无效病亡。这个祸不单行的悲剧,令吴鞠通深觉命运的坎坷与痛心疾首,惨痛的打击也激励他精研医术,经历数十年苦心研读,终成温病学名家。例如他在明朝万氏牛黄淸心丸的基础上,制作出安宫牛黄丸。
涉猎医史的人会发现,众多医家的著名方药背后,隐藏着多少坎坷与艰辛的时代悲歌。
1793年,清朝干隆年间,京城温疫再次流行,受到传染病侵袭,民众病亡如哀鸿遍野,吴鞠通以他精练的医术,抢救了众多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危重病患,救活了不少生灵,从此名声鹊起。
中医药历经千年,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古代药方在推陈出新之后,在后世依然继续治病救人。例如同仁堂第十一代传人乐平泉,苦心精研先贤医书,开拓了数百个新品种。他修订的《同仁堂传统配本》中,安宫牛黄丸被列为瘟疫门的首要用药。
在这样的继承下,像吴鞠通这样的大医家,他在天之灵,也许会为自己耗尽15年心血编著的《温病条辨》继续造福人类而满怀自豪。(陈艺笔,文章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名医,史海名医 史海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或死于误诊||上一篇:老照片里的技术流:100年前照一次X光要一根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