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仓圣脉:《四库全书》的总校对

编辑:秋痕 来源:大河报
 
仓圣脉,中牟县仓家寨(今中牟县官渡镇仓寨村)人。据清同治九年《中牟县志》载:“皇帝史官系仓颉之裔,世居县东20里现龙岗,今呼之仓家寨。”

    难怪在清朝时仓家寨的地位相当显赫,从康熙至光绪年间该村先后有十多位解元、进士和翰林,出任县、州、府、省教谕或省级最高官阶,原来人家是字圣仓颉之后。

    据说仓圣脉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入选拨贡,三十三年中举,三十六年(1771年)中进士,被封为翰林院编修。时逢“康乾盛世”,俗话说“盛世修典”,乾隆皇帝下令开四库全书馆征天下遗书。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这时,仓圣脉任武英殿总校官,也就是进了《四库全书》编辑部,当了总校对。

    乾隆尽管公务繁忙,但仍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不时审阅四库全书馆送来的缮写本,并针对校对工作专门制定了一个《功过处分条例》,对誊录、校对人员的功过赏罚作了明文规定,如: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

    可以想象,作为总校对,仓圣脉的工作是多么繁忙,压力是多么巨大。据说,十余年间,他不辞辛劳,殚心校勘,不使一字讹误,使书中涉及计量者不差分厘。

    光阴似箭,《四库全书》竣工了,然而仓圣脉的校对生涯并没有结束,他又担任热河文津阁详校侍从。

    由于仓圣脉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乾隆褒扬,一时恩荣无比。仓圣脉却很知足,不愿再升迁,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告病还乡。

    仓圣脉十分热心公益事业,据载,“其至老从未间断抚慰事,遇到急难之人,必设法让管农事之吏予以解决。有遭灾者,发谷米以赈助;多扶助后进,使其成名”。他的二哥圣黄早逝,仓圣脉便自觉承担了扶养遗孤的重任,他待侄子如亲子,养以成人至成名。

关键字: 内容标签:校对,四库全书,仓圣脉校对 四库全书 仓圣脉
下一篇:毛泽东评点唐朝的几封"上书"(1)||上一篇:季羡林的高考:被北大和清华同时录取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