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日报
 
 赵括①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③,然不谓善④。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⑤也,而括易言⑥之。使赵不将⑦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⑧,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⑨,所友者以百数⑩。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赵括,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少学兵法。即代廉颇为将,取消全部军纪约束,变更原置军吏,轻敌而被秦将白起击溃。射杀赵括,坑埋赵军四十五万。②当,抵挡,坚守。③难,难倒,使服。④善,赞同,精通。⑤死地,必死之地,犹言作战双方,必有一方置对方于死地,终被消灭。⑥易言,谈论轻松,不觉困难。⑦不将,不授将位。⑧及括将行。等到赵括接替廉颇为将军,将要带兵出发。⑨此句指赵奢亲自端饭端菜供食的有几十人(被尊为老师的人)。⑩此句指被当做朋友看待的有几百人。注⑨⑩合称赵奢对军中将士谦逊有礼,贴近军吏。受命,接受命令。家事,家中的私事。东向而朝,坐西向东,接受朝见。异心,思想境界,行为作风截然不同。坐,因犯罪而受惩处。随坐,即连坐,因受牵累也受到惩罚。 

    释文:赵括少年时学习兵法,议论作战策略,自以为天下没有能抵挡他的攻击的。他经常同父亲谈论战争,赵奢往往难以驳倒,但是,他总是不赞同赵括对兵法精通。赵括的母亲问丈夫原因所在?赵奢说:“战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而赵括却认为轻而易举。如果赵括不带兵打仗那就算了,要是一定要他当将军出兵,毁灭赵军的,肯定是赵括了。”等到赵括当了将军率军快要出发时,他的母亲给赵王上书说:“切不可让赵括带兵打仗。”赵王说:“为什么呀?”赵母说:“我和赵括的父亲结婚,他当将军的时候,军中有几十个人,被他尊为老师,每餐还亲自端菜端饭。被他当做朋友对待的,有几百个人。凡是有君王和宗室赏赐的财物全部给了军吏士大夫。接到出征的命令,就不再顾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当了将军,骄气十足大摆官架(东向而朝),军吏都不敢抬头望他。王所赐的金帛,都收藏在家中,只要看到价格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到的就买下来。王啊,你看赵括哪一点像他父亲?父子的思想境界、处事作风完全不同,恳请大王不可让赵括带兵。”赵王说:“你不要管赵括的事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因而道:“大王决定派他带兵,万一有了问题,我能要求免除连坐吗?”赵王答应她。 

    拾得:纸上谈兵,这句成语,讲的就是赵括少时学习兵法,所谈兵事,全凭书上知识,未经实践。虽然他的父亲一时难以驳倒儿子的空谈,却也不能同意儿子的说法。兵事千变万化,需要实地考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赵括谈兵,都是设想中的战役,是静止的,并不存在的。即使布阵繁复,不一定就能对付得了真正的敌人。尤其是他对于军纪和体制,不很熟悉,依主观办事,首先“知己”已有缺失。果然,赵括一旦为将,带兵出发,取消了原有的规章号令,全然不顾军纪严明,而轻易变动;任意撤换部下,不能重视老将善战。无形中,先乱了自己的阵脚。长平一战,怎抵挡得了秦将白起。赵军全军覆灭,赵括也死于箭下。 

    赵括的父母,深知儿子缺点。所以,当赵括要替代廉颇带兵,他的母亲就十分不安,要求赵王另换名将,未得允诺,只得提出儿子“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的请求。因为赵括的最终失败,乃在意料之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纸上谈兵,列传,廉颇,蔺相如纸上谈兵 列传 廉颇 蔺相如
下一篇:史上第一美男子潘安为何身首异处(3)||上一篇:王阳明、曾国藩家书比比看:为人切忌“傲”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