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礼法观念很淡薄,大约他把男女的好合看作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并不追求什么“妇德”,同样,他也并不要求人家为他守节。曹操这样想,其他人却未必如此,张绣的降而复叛就是典型的例子。建安二年(197年)春正月,曹操讨伐南阳军阀张绣,对于这段历史,《三国志》的记录是:“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中国官方史书多遵循“为尊者讳”的原则,张绣当时为何反悔复叛,《三国志》语焉不详,但民间传闻的版本是:曹操强求张绣叔父张济之妻,激起了张绣的叛变之心。这一战,长子曹昂被杀,猛将典韦为护主也以身殉职。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重病卧床,自知时日不多,颁布《遗令》。其语云:“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以遗令的方式嘱咐让妻妾仍住在铜雀台不至被赶走。他还担心她们以后日子艰难,劝她们学会做鞋子,卖了做生活费。悲悯之情,令人唏嘘。
盗墓祖师爷
历史上的曹操,可以说就是盗墓祖师爷。没想到一千年河东一千年河西,发掘出来的“曹操墓”,有被盗掘过的痕迹,真是捉雀的被雀啄,挖坟祖师爷的坟也被挖,曹操遭遇了“职业悲剧”。为此,民间戏称,“出来摸,迟早是要还的”!
之所以把曹操的盗墓行径用“摸”字代替,是因为曹操曾经以军队的名义组织盗墓,且将领头的冠之以“摸金校尉”的官职。
据历史记载,曹操打天下之初,为了筹集军饷,曾打过盗墓的主意。为保证盗墓有组织、有效率、保收成,曹操别出心裁,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由多人负责,专门研究、执行盗墓,基本是仗打到哪墓就盗到哪,哪座古墓陪葬多盗哪座。
“揭发”曹操盗墓行径的,是后来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人陈琳。建安五年(200年),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檄文中声讨曹操:“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檄文中,曹操所盗的就是著名的芒砀山王墓,这里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数万斤。”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三年,可见盗墓收入之丰。
历代王侯将相盗墓者不在少数,如西楚霸王项羽、汉代广川王刘去疾等,但设专职掘墓淘金而且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应该是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盗墓祖师爷。
或许是生前盗墓留下了阴暗心理,曹操对身后事提出了薄葬、秘葬的要求。据他亲笔所写的《终令》记载,曹操在遗嘱中表示,要葬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
号召节俭倡导薄葬
曹操是否挖别人墓太多而倡导薄葬没有定论,但曹墓薄葬和曹操提倡节俭有很大关系。
曹操一生主张节俭,反对奢侈。《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喜欢节俭,不好华丽。后宫不穿锦绣,卫士只穿一双鞋,帷帐屏风坏了则修补,被褥只是取暖用,一点纹饰都没有。《傅子》也说曹操的女儿嫁人,从婢不过十人。
曹操的《内诫令》,也真实记载了他反对奢侈靡费,提倡俭朴节约的不懈努力。其大意是:我不喜欢装饰美丽的箱子,所用的是掺杂新皮制成的皮箱。遇到乱世没有皮箱,就用竹子做成方箱,用丝帛罩在外面,粗布做里,这就是我平时所用的。王宫内妇人当时曾经置办箱子,已经弄坏……我的衣服棉被都已经使用十年了,年年把它拆洗缝补一下罢了。崇尚勤俭的至真性情跃然纸上。
关键字: 内容标签:倡导,如命,真实,历史上倡导 如命 真实 历史上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中国官方史书多遵循“为尊者讳”的原则,张绣当时为何反悔复叛,《三国志》语焉不详,但民间传闻的版本是:曹操强求张绣叔父张济之妻,激起了张绣的叛变之心。这一战,长子曹昂被杀,猛将典韦为护主也以身殉职。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重病卧床,自知时日不多,颁布《遗令》。其语云:“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以遗令的方式嘱咐让妻妾仍住在铜雀台不至被赶走。他还担心她们以后日子艰难,劝她们学会做鞋子,卖了做生活费。悲悯之情,令人唏嘘。
盗墓祖师爷
历史上的曹操,可以说就是盗墓祖师爷。没想到一千年河东一千年河西,发掘出来的“曹操墓”,有被盗掘过的痕迹,真是捉雀的被雀啄,挖坟祖师爷的坟也被挖,曹操遭遇了“职业悲剧”。为此,民间戏称,“出来摸,迟早是要还的”!
之所以把曹操的盗墓行径用“摸”字代替,是因为曹操曾经以军队的名义组织盗墓,且将领头的冠之以“摸金校尉”的官职。
据历史记载,曹操打天下之初,为了筹集军饷,曾打过盗墓的主意。为保证盗墓有组织、有效率、保收成,曹操别出心裁,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由多人负责,专门研究、执行盗墓,基本是仗打到哪墓就盗到哪,哪座古墓陪葬多盗哪座。
“揭发”曹操盗墓行径的,是后来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人陈琳。建安五年(200年),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檄文中声讨曹操:“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檄文中,曹操所盗的就是著名的芒砀山王墓,这里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数万斤。”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三年,可见盗墓收入之丰。
历代王侯将相盗墓者不在少数,如西楚霸王项羽、汉代广川王刘去疾等,但设专职掘墓淘金而且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应该是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盗墓祖师爷。
或许是生前盗墓留下了阴暗心理,曹操对身后事提出了薄葬、秘葬的要求。据他亲笔所写的《终令》记载,曹操在遗嘱中表示,要葬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
号召节俭倡导薄葬
曹操是否挖别人墓太多而倡导薄葬没有定论,但曹墓薄葬和曹操提倡节俭有很大关系。
曹操一生主张节俭,反对奢侈。《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喜欢节俭,不好华丽。后宫不穿锦绣,卫士只穿一双鞋,帷帐屏风坏了则修补,被褥只是取暖用,一点纹饰都没有。《傅子》也说曹操的女儿嫁人,从婢不过十人。
曹操的《内诫令》,也真实记载了他反对奢侈靡费,提倡俭朴节约的不懈努力。其大意是:我不喜欢装饰美丽的箱子,所用的是掺杂新皮制成的皮箱。遇到乱世没有皮箱,就用竹子做成方箱,用丝帛罩在外面,粗布做里,这就是我平时所用的。王宫内妇人当时曾经置办箱子,已经弄坏……我的衣服棉被都已经使用十年了,年年把它拆洗缝补一下罢了。崇尚勤俭的至真性情跃然纸上。
关键字: 内容标签:倡导,如命,真实,历史上倡导 如命 真实 历史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公主向皇帝提了一个问题 皇帝哑口无言||上一篇:被俘国民党中将“痛斥”蒋介石 现场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