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驾骑乘数”一条,细列西汉不同级别的官僚的舆驾骑乘的数目,可补《汉书》之不足,是研究汉代官制的一条重要材料。
“书太史公事”,则提供了关于史迁父子的一些新鲜故事,尤其揭发史迁下蚕室之前,曾因写《景帝本纪》批评景帝和武帝而把武帝惹毛,将其文“怒而削之”。这个记载说明两点,史迁绝非宫刑后才开始写《史记》,他应该在较早就开始动笔,并有部分成型的篇章了。其次,汉武帝因李陵案搞史迁,多少带点泄私愤的味道,就像老头子常干的那么样。
西京杂记的杂正体现在其不拘一格,除了讲好听的故事,也录好看的文章。大约有邹阳的《酒赋》、《几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公孙乘的《月赋》,枚乘的《柳赋》,羊胜的《屏风赋》,中山王《文木赋》,无不活色生香,风流倜傥,而且,上述作品多数全赖此书始得保存。
关于此书的评定,前人多有中肯意见,再抄几段。
明孔天胤《序》称:“西京杂记以记汉故事名,本叙谓是刘歆所编录,歆多闻博综,故所述经奇……乃若此书所存,言宫室苑圉,舆服典章,高文奇技,瑰行伟才,以及幽鄙而不涉淫怪,灿然如汉之所极观,实盛称长安之旧制矣”。这是从作者,内容两个角度称许此书。
明黄省吾为《序》则说:“汉之西京,惟固书为该练,非固之能尔,亦其所资者善也。……考此固作,殆是全取刘书,有小异同尔。”这是从班固修汉书取材此书的角度,称赞西京杂记保存史料,援手史家的功绩。
明毛晋《跋》又说:“余喜其记书真杂,一则一事,错出别见,令阅者不厌其小碎重叠”。这又是从撰写,编辑的角度,称许此书。
此外,西京杂记的作者,向为诉讼难题,不少人认作伪书。但清代校雠大师卢抱经在《新雕西京杂记缘起》中,已对此问题条分缕析,洞若观火。他的结论是,该书为刘歆撰,不少材料来自其父刘向,不过刘歆未能编录成书,后来散失,直到晋葛洪才搜集整理,成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本子。
当然仍有不同意见,史学家洪业在《再说西京杂记》一文中,认定此书为赝品,一大论据为在此书中,作者刘歆不避父讳,说不通。对此,今人向新阳解释说,汉代避讳本不严谨,比如应邵写《风俗通义》,就不避祖父讳,史迁写《史记》,也不避父讳。他认为,西京杂记是刘歆原始创作,不好推翻,但编辑成书肯定是后人,多半是葛洪,当然也有可能是葛洪同时代的人冒名。这些无关大局,总之西京杂记并非赝品,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最后,我本想讲讲西京杂记的版本流传问题,但牛博不是孔夫子旧书网,在这里贩卖“应该扔进茅厕里”的线装书,似乎不会受欢迎。所以我就此休息,抽烟去了。 (摘自宋石男《西京杂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司马相如,之色,死于,沉迷,风流,过度,文君司马相如 之色 死于 沉迷 风流 过度 文君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书太史公事”,则提供了关于史迁父子的一些新鲜故事,尤其揭发史迁下蚕室之前,曾因写《景帝本纪》批评景帝和武帝而把武帝惹毛,将其文“怒而削之”。这个记载说明两点,史迁绝非宫刑后才开始写《史记》,他应该在较早就开始动笔,并有部分成型的篇章了。其次,汉武帝因李陵案搞史迁,多少带点泄私愤的味道,就像老头子常干的那么样。
西京杂记的杂正体现在其不拘一格,除了讲好听的故事,也录好看的文章。大约有邹阳的《酒赋》、《几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公孙乘的《月赋》,枚乘的《柳赋》,羊胜的《屏风赋》,中山王《文木赋》,无不活色生香,风流倜傥,而且,上述作品多数全赖此书始得保存。
关于此书的评定,前人多有中肯意见,再抄几段。
明孔天胤《序》称:“西京杂记以记汉故事名,本叙谓是刘歆所编录,歆多闻博综,故所述经奇……乃若此书所存,言宫室苑圉,舆服典章,高文奇技,瑰行伟才,以及幽鄙而不涉淫怪,灿然如汉之所极观,实盛称长安之旧制矣”。这是从作者,内容两个角度称许此书。
明黄省吾为《序》则说:“汉之西京,惟固书为该练,非固之能尔,亦其所资者善也。……考此固作,殆是全取刘书,有小异同尔。”这是从班固修汉书取材此书的角度,称赞西京杂记保存史料,援手史家的功绩。
明毛晋《跋》又说:“余喜其记书真杂,一则一事,错出别见,令阅者不厌其小碎重叠”。这又是从撰写,编辑的角度,称许此书。
此外,西京杂记的作者,向为诉讼难题,不少人认作伪书。但清代校雠大师卢抱经在《新雕西京杂记缘起》中,已对此问题条分缕析,洞若观火。他的结论是,该书为刘歆撰,不少材料来自其父刘向,不过刘歆未能编录成书,后来散失,直到晋葛洪才搜集整理,成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本子。
当然仍有不同意见,史学家洪业在《再说西京杂记》一文中,认定此书为赝品,一大论据为在此书中,作者刘歆不避父讳,说不通。对此,今人向新阳解释说,汉代避讳本不严谨,比如应邵写《风俗通义》,就不避祖父讳,史迁写《史记》,也不避父讳。他认为,西京杂记是刘歆原始创作,不好推翻,但编辑成书肯定是后人,多半是葛洪,当然也有可能是葛洪同时代的人冒名。这些无关大局,总之西京杂记并非赝品,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最后,我本想讲讲西京杂记的版本流传问题,但牛博不是孔夫子旧书网,在这里贩卖“应该扔进茅厕里”的线装书,似乎不会受欢迎。所以我就此休息,抽烟去了。 (摘自宋石男《西京杂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司马相如,之色,死于,沉迷,风流,过度,文君司马相如 之色 死于 沉迷 风流 过度 文君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