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唐朝的"陛下家事"(2)

编辑:秋痕 来源:济南时报
 
与李绩的惧祸心理不同的是,李林甫并非真的是认为太子废立与天下无关,其目的是为了投靠武惠妃,并与其结成政治联盟,从而达到排斥异己、掌控朝中大权的目的。因此,一句“陛下家事”,实际上暗含怂恿和赞同,等于在说“太子早就该废了,皇上您尽管下命令好了。”此后,李林甫居相位19年,贬斥忠良,进益奸佞,杜绝言路,专权自恣,直至铸成安史之乱。

    唯有李泌,一心为公,仗义执言。据《新唐书》本传记载,其反对废太子的态度之坚决,以至于让德宗说出“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这样的狠话来。可他依然毫不妥协,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最终说服了德宗。不过,我们在为李泌的赤胆忠心所感动的同时,更为他遇到了多少还有些人主之量的德宗而感到庆幸。

    其实,后宫与太子废立关乎天下安定和政权稳定,哪里是简简单单的“陛下家事”?那是必须慎重从事、善作权衡的大事。作为朝中重臣,更应从大局出发,提供客观理性的意见,来帮助最高统治者做出正确的抉择。然而,在集权体制下,任何人的身家性命、仕途前程都天然地被绑定在某一部政治战车上,遇到动摇国本的大事时,人们往往会从一己之利出发,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因此或言不由衷、首鼠两端,或投机取巧、见风使舵,从而将左右天平的砝码毫无保留地托付给最高统治者。这也是造成统治者个人随心所欲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陛下,家事,唐朝陛下 家事 唐朝
下一篇:长乐村战役歼灭日军2200余人 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上一篇:先秦以前平民百姓曾自称“朕” 秦朝成皇帝专用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