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民国才子怎样面对包办婚姻:鲁迅如何追求真爱(2)

编辑:秋痕 来源:历史天空
 
胡适:面向现代尊重传统


    1917年由其母包办,胡适与江冬秀结婚。自由恋爱的风气在当时已颇为盛大,但这并不妨碍他选择维持这段婚姻。他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


    要说胡适对发妻江冬秀始终一心一意始终不曾动过离婚念头也是不太靠谱的,这位接受过系统启蒙教育的才子有且不仅有一位红颜知己。他与在美国读书期间认识的韦莲司保持通信大半生,终究没和她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他与曹诚英有过三个月的“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之后也放手了,最后还是与江冬秀相濡以沫走完了一生。


    蒋介石先生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个评价大抵是很到位的。和大陆文化标杆鲁迅既反抗传统也反思现代的绝望相比,作为台湾文化标杆的胡适则变现出对传统和现代的尊重,他对自由民主启蒙的追求无不透露出温和宽厚的气息。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是容忍。(胡适语)这大概是胡适能和江冬秀走下去的原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请来梁启超先生做他们的证婚人,私以为梁先生的证婚书真真是写得极好的,摘抄一段来分享与大家:


    你们基于爱情,结为伴侣,这是再好不过的了。爱情神圣,我很承认;但是须知天下神圣之事,不止一端,爱情以外,还多着哩。一个人来这世界上一趟,住几十年,最少要对于全世界人类和文化,再万仞岸头添上一撮土。这便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最神圣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字: 内容标签:鲁迅,包办,才子,民国,追求,面对,婚姻鲁迅 包办 才子 民国 追求 面对 婚姻
下一篇:张学良任性二夫人谷瑞玉:整日喝酒跳舞打麻将(2)||上一篇:“我的团长我的团”故事原型:约“鬼子”白刃格斗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