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布是项羽的猛将,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在今天安徽省的江淮地区,张良提出要利用他与项羽的矛盾,使其矛盾激化,并设法将他挖过来。这样首先是削弱了项羽的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和压力,反过来则是给项羽的左翼构成威胁;黥布在那里集合旧部,策反项羽的名臣良将,逐渐形成了刘邦的南方面军,从而对项羽形成了战略上的四面合围。
张良的这一套思想指导了刘邦战略相持阶段的由弱转强,并为最后消灭项羽铺平了道路。
(四),张良帮着刘邦与功臣斗
1,韩信平定齐国,先已自己称王,而后请求刘邦照准,刘邦发怒,张良及时阻止,示意他要隐忍,不要因局部利益而坏大事。劝刘邦答应韩信的请求,这是非常符合时宜的,符合刘邦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
2,鸿沟之约后,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共击项羽于固陵,韩信、彭越违约,刘邦失败。一个帝王,受制于握有强兵的大臣,不听指挥,为个人利益居然向帝王讨价还价,这是不能容忍的。刘邦的发怒当然有理。但眼下的局势却不容他发怒。因为韩信、彭越一旦不来,项羽就没法打垮,日后天下到底归谁,就又成了问题。故而张良还是说服刘邦,眼下必须隐忍,小不忍就要坏大事。长期受张良薰陶的刘邦,自然能心领神会。于是刘邦给韩信、彭越、黥布等划出地盘,令其战后上任。"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146;请今进兵。146;"于是有垓下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刘邦说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是一个以谋略见称的人,但张良的谋略又是集兵家与道家的智慧于一身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司马迁笔下的张良,对后代小说、戏剧中的"军师形象"系列的形成(诸葛亮、吴用、徐茂公、刘伯温)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 内容标签:铸就,笔下,帝王,司马迁,张良铸就 笔下 帝王 司马迁 张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