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药房里走出的抗日英雄杜伯华:试验新药时以身殉职

编辑:秋痕 来源: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 和其他革命战士相比,杜伯华的“出身”比较特殊。本是悬壶济世的大夫,在战乱年代,他毅然投身革命,药房也变成了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络站。
  入党后,杜伯华不但身担要职,开展抗日活动巩固平西武装政权,还充分利用自己的“老本行”,为战士和群众看病、组织药品生产支援部队,对粉碎敌人的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1941年,杜伯华在参加试验新药品时中毒,不幸以身殉职。他被安葬在河北省唐县神仙山麓,与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伴。
  决心抗日 药房变成地下联络站
  杜伯华的父亲会中医,常常免费为穷人治病,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杜伯华聪颖好学,虽仅读过四年小学,但在父亲的教诲下,学会了医术。1931年,杜伯华在吉林省榆树县城开办了“华昌药房”。他还学习西医,医术出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恣意横行,人民饱受蹂躏,激起了他的愤慨。他的表弟是一名共产党,在表弟的影响下,杜伯华决心抗日。
  杜伯华开设的“华昌药房”成了榆树县首个党的地下联络站,杜伯华为联络站的负责人,负责搜集敌伪组织的情报、掩护抗日工作人员、以物资接济抗日武装。
  当时抗日武装缺乏医药,特别是红伤药,杜伯华想尽千方百计筹集运送药品。抗日队伍缺胶鞋、枪支弹药,杜伯华也一次次地搞到送去。
  1935年春,杜伯华加入中国共产党。
  指挥作战 游击杀敌政治工作都拿手
  1937年初,杜伯华和战友驻守在北平西城粉子胡同25号煤铺,秘密开展地下工作,8月中旬开始参加游击战争。杜伯华随部队冲进北平德胜门外的河北省第二模范监狱,营救出政治犯、刑事犯七八百人。
  1938年,杜伯华出任房(山)良(乡)联合县县长。9月,日伪军分九路向平西根据地大举进攻。杜伯华奉命带领县区干部和警卫人员迅速西撤,不久后击溃了敌伪军对平西的进犯,又平息了房山九区杨天沛、杨万方的叛乱。杜伯华遂率干部、战士返回房良。
  杜伯华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房山五区自卫团团总谢景波,是当地颇有影响的人物,杜伯华亲自做他的工作,把他争取过来,安排到县政府任财政科长。
  他还善于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搞到粮食钱款、油印机、电池、手表等紧缺物资支援抗战。
  不忘初心 坚持从医救人 组织药品生产
  杜伯华不仅精通军事、政治,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医生。在他从军、从政时期,曾凭超人的医术为不少军人、干部和群众看病。
  有一次,一名战士在战斗中受伤,小腿骨折。医生要给这名战士截肢,杜伯华说:“截肢就不能打仗了,我看看。”
  他为战士问诊后,亲自上山采药、配药,制成膏药贴给战士敷上,战士的骨折在一段时期的治疗后果然好了。
  五支队三营教导员史进前得了瘟疫加伤寒,病得不省人事,杜伯华见后很痛心,亲自采药制药并精心照顾,史进前病愈后重新投入抗日战场。
  1940年杜伯华调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后,开始组织药品生产,为前线供给稀缺药品,对粉碎敌人的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以身试药 研制新品自己先试 不幸殉职
  负责药品工作的杜伯华每研制一种新药,都要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1941年6月30日,杜伯华在参加试验新药品时中毒,经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
  晋察冀军区在红沟陈家大院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送了挽联,上面写着“悼死励生”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追悼会后,杜伯华的遗体安葬在河北省唐县神仙山麓,与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伴。
  为了纪念他,他生前创办的晋察冀军区制药厂改名为“伯华制药厂”。1981年,榆树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华昌药房所在街道命名为“华昌路”,让杜伯华的名字永远留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文/记者 任一陆
  资料及图片提供:中共房山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房山区史志办
  杜伯华小传
  杜伯华(1904-1941),原籍河北,幼年随父亲到吉林省榆树县落户安家,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出任房(山)良(乡)联合县县长。
  1939年,任平西专员公署专员,积极巩固和扩大平西抗日根据地。
  1940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组织药品生产,对粉碎敌人的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1年6月,在参加试验新药品时中毒,以身殉职。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以身殉职,新药,药房,走出,试验,抗日英雄,杜伯华以身殉职 新药 药房 走出 试验 抗日英雄 杜伯华
下一篇:韩志士曾将水壶炸弹扔检阅台 30位日高级官员身亡||上一篇:商人康学纯夫妇曾利用店铺 掩护中共地下党员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