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北宋有个“大脖子”宰相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北宋初年,一个寄人篱下的书生门客,依靠吟些诗文博取附庸风雅主人一两个笑脸。他闷闷不乐,更令他不堪的是同僚的嘲笑。原来,此人寂寂无名且“状貌短小,项有附疣”,讽刺笑声像遮天蔽日的蝙蝠黑压压地朝他涌来。他只能将眼泪悄悄吞进腹中。这个孱弱的青年或许暗暗定下了出人头地的决心。 
  很多年后,这位有点生理缺陷的人居然真的登上宰相之位,于是其姓名和不雅容貌都留在了《宋史》里。他叫王钦若,发迹后,人称“瘿相”。
  中国古代重要的字书《玉篇》载:“瘿,颈肿也。”中医解释,瘿即颈瘤,指生长在脖子上的瘤或肿大的甲状腺。
  古人对该病状颇为熟悉,明代教育家刘元卿在《贤奕编》有一文《南岐人之瘿》,说:“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当看到外地人时,这些大脖子乡民就会聚在一起看热闹,笑话道:“你们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怎么如此细小?”这寓言讽刺闭关自守者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至于“瘿”的病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实践总结能力,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吕氏春秋·季春纪》就记载:“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意思是,缺水之处,多患秃疾、瘿疾之人,准确把握住“瘿”和水的关系。
  实际上,从现代医学分析,“瘿”多指“地方性甲状腺肿”,原因是碘缺乏,多见于山区和远离海洋的地区。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时自然合成不足。于是脑垂体被迫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刺激了甲状腺增生肥大。
  回过头来再说那位飞黄腾达的“瘿相”王钦若。他为挑拨宋真宗与寇准关系,指责澶渊之盟为城下之盟,使寇准罢相。不久,真宗梦见神人赐“天书”于泰山。他为迎合皇帝,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号为大功业。后来他领衔编纂《册府元龟》,又功揽于己而咎归于人。史书说他为人奸邪险伪,为当时“五鬼”之一。
  这样的奸佞小人,可不是因为见识短浅而黑白不分了,其扭曲心灵的形成大概与早年被众人嘲笑而不能排遣有关。自卑和怨恨搅合在一起,遂怀上一个怪胎!须知,当初他只需多吃点海产品,也许就能把“瘿”治好了。(谭健锹,文章摘自《澳门日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有个,宰相,北宋,脖子有个 宰相 北宋 脖子
下一篇:民国新场大地主修建碉楼 门扇铆钢板子弹无法穿透||上一篇:叶挺曾在狱中为郭沫若祝寿 称其"功追高尔基"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