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端木的沉默与爆发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就像当年没结过婚的端木蕻良在亲友反对下娶了腹中有萧军孩子的萧红为妻,是很少男人做得到的;又有几人能为尊重心中的女人“死也不说”,宁可忍辱大半生? 
  1942年1月22日,一代才女萧红病逝于香港,五年后,陪伴萧红走完人生最后44天的骆宾基出版《萧红小传》,爆出很多令人哗然的“劲料”,指萧红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在兵荒马乱中遗弃病妻。这本几万字的小书影响甚广,直到如今,人们对萧红和端木蕻良的说法还常引自该书。很多不认识端木蕻良的人,包括我这样的读者,对他胆小懦弱自私的印象,也来自骆宾基的描述。
  面对是是非非,长达半世纪里端木一言不发。有人问起他与萧红的关系,他只答:“一对夫妇天天吵架,不可能和他们的创作成正比例。或者说,夫妇不和绝不是创作的动力。排比一下我们的创作产量质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 ——这是唯一的,不是辩解的辩解:萧红与端木结婚后的四年确是她一生中创作最辉煌时期,《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都在这阶段诞生。
  对端木蕻良来说,这样的沉默并非第一次。更早些时,1938年春天在西安,萧红正式与萧军分手,选择端木为伴侣,11月萧军即在成都出版《我留在临汾》,赫然将他与萧红、端木的三角关系展示于世,文中对端木竭尽挖苦丑化,说他是“将幸福建立在别人的脖子之上的人”,对萧红也不乏一面之词。萧红看后十分生气,要写文章申辩,也想把爱情苦杯倾倒一番——除了英雄救美惺惺相惜,她的爱情酒杯里盛着萧军对她家暴和不忠的种种难堪。但端木劝阻了萧红,为了不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两人以自我孤立的鸵鸟姿态回避质疑。 

  然而这次,端木蕻良的沉默让人费解。毕竟,危难之际陷萧红于困境的指控是非常严重的,已不仅是感情问题,而是不仁不义的人格问题,那是足以扼杀一个人的。虽然香港时期与他们交集甚多的一些朋友,袁大顿、周鲸文、柳亚子、张慕辛、马超楝、马鉴、叶灵凤、萨空了等纷纷写下回忆,让人看到萧红病逝的前前后后并非只有一个短暂居港的见证人,力证了那本小书的很多指责不是事实。
  张慕辛忆述,在香港时萧红生病在家,端木出门办事,朋友拉他喝茶,他总谢绝,并说:“出来很久了,家中只有萧红,要早点回去。”少爷出身的端木不太会照顾人,诗人柳亚子上门探访却见他正耐心为萧红移动床榻,又替她端药侍茶,引得诗人当场赋诗:“谔谔曹郎奠万华,温馨更爱女郎花。文坛驰骋联双璧,病榻殷勤伺一茶。”关于端木的人品,在桂林与端木蕻良交往密切的马思聪后来致信夏志清:“我想端木的为人并不是一个存心不厚道的人。”马夫人王慕理更肯定地说:“与端木蕻良相处久了可以发现,他待人坦诚、明朗,不是那种善于伪装、掩饰自己的人。”
  然而,由于端木守口如瓶,一大谜团始终没解开:太平洋战争爆发,病重的萧红被安置在酒店后,他究竟有没有如骆宾基所说的失踪了?他离开了多久?为什么“神隐”?众目睽睽之下他真的有过抛弃萧红自己突围的念头?
  1980年6月,已出版《萧红传》的葛浩文在北京访问端木,谈起这段经历,端木先是哽咽,随即失声痛哭。老人的嚎啕叫人诧异,感觉触到了他最深的痛,但是直到1996年10月离开人世,端木仍然没有回答人们的疑问。
  秘密眼看将被带进坟墓,2009年11月,端木蕻良死去13年后,在萧红研究者章海宁再次追问下,端木夫人钟耀群终于哭着说出了她所知道的隐情:当年端木确曾离开萧红一个星期,那是因为他返回酒店时意外发现了骆宾基和萧红的私情。他在愤怒中跑了出去,后来不忍心丢下病中的萧红,又回到她身边,为她奔波,照料她直到断气。钟耀群说:“端木对萧红很敬重,他不愿再提及此事伤害萧红。”
  在关于萧红的研究中,这简直是颗重磅炸弹!但我是相信的,很多研究者也相信,因为它太可信了——这个“点”被揭示后,所有迷雾都能拨开,谎言不攻自破,所有的吞吞吐吐都有了解释,当年种种,都能连缀起来说通了。(余云,文章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端木,爆发,沉默端木 爆发 沉默
下一篇:傅作义抗日时曾率军收复五原 击毙日军中将||上一篇:"老校长"傅作义留给"呼和浩特第二中学"的印记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