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保平不争胜(1)

编辑:秋痕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在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大家又一次谈及李鸿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断发生变化。理解和温情虽然不是历史的全部,但是还原历史环境似乎一个观察者最基本的素质。
  李鸿章被洋人捧为“领航员”,他自己则自嘲为“裱糊匠”。在绵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仿效西方,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却又一败涂地。
  回望甲午,我们很容易指出李鸿章的种种失误,但是,在一个满洲人统治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缺乏现代国家观念的帝国里,李鸿章被日本人打败,似乎是一种对他个人较好结局。
  这个位子得之不易
  在剿灭“发捻”之后,曾国藩权倾一时,他身边不少人劝其自立,但他选择了退隐江湖。继承曾国藩政治军事遗产的是他的战友左宗棠和弟子李鸿章。尽管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这个大方针上并无分歧,但谁也不服谁。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争取清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换言之,左宗棠多吃一口,李鸿章就得少吃一口。
  同治一朝,平回乱、收新疆,左宗棠占了上风。他以西征为由,向朝廷申报一千万两的军费。朝廷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胡雪岩就帮着“借洋债”, 洋债以海关税抵押,这下就把清政府最大的一笔“流动资金”弄走了。左宗棠借此还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李鸿章这下着急了,有限的资源被左宗棠弄走,自己就啥要搞不了了!因此,他抛出了“海防”与“塞防”之争。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1874年,李鸿章提出日本这个大威胁:“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倭国则近在户闼,视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他提出组建北洋水师,并明确其战略对手就是日本:“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御倭国起见。”但是,李鸿章挡不住左宗棠的西征,况且左宗棠的楚军很争气,真的收复了新疆。最终,中俄双方签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沙俄归还伊犁。同年,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
  左宗棠和李鸿章争夺资源十几年,互有得失。直到中法战争之后,左宗棠病逝。李鸿章才逐渐崛起。他在北洋创立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他的淮军几乎就是国防军主力。因此,李鸿章被梁启超称为“庸众中的杰士”,于近代中国关系极大,关联极广。但李鸿章自成体系,为朝廷所忌惮。慈禧太后为防淮系独大,有意扶持了张之洞,以南洋制北洋。李鸿章登上这个位置不容易,保住这个位置同样不容易。李鸿章自然明白得很!
  动态平衡中的掌权者
  甲午战前,日本人评出当世五大伟人,分别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国废奴总统林肯、中国大臣李鸿章、意大利统一者加里波第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鸿章居于顺位第三,力压伊藤博文。
  对此,梁启超给出的合理解释是:“日本像伊藤的人不下百人,中国只有一个李鸿章。”很显然,物以稀为贵。我以为梁启超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大清朝的制度框架之下,只能有一个李鸿章,最多有两个,多则必乱。”试想如果晚清蹦出几十个李鸿章,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谁听谁的?中国政治从来就是集权和一言堂,结果就是只有一个人“说话”,就他一个聪明,其他任不能超过他,否则就是自己找死。这就是专制体制下大清国的政治基因。
  李鸿章的位置是在一种动态平衡中存在,在这种动态平衡中,朝廷就能时时刻刻控制着大局,以平衡之术左右之。李鸿章既不能稍有懈怠,也不能一家独大。
  我们很清楚,李鸿章的资源就是淮系。他的淮军,以及围绕淮军建立起的近代化军工体系、近代交通、运输、通讯、矿物企业等等,还有那只名震天下的北洋水师,支撑了李鸿章在大清国的地位。正因为淮系是李鸿章生存的基础。因此,李鸿章是一个极讲派系的人。所谓国家利益,或者说大清国的利益只能放在第二位。
  这和爱国主义没啥关系,因为当时国家观念尚未形成,李鸿章心里能装着太后皇上就对了,装好多国家啊!人民啊!岂不是要造反的节奏!
  李鸿章的核心利益就是保全淮系,并且以此为基础步步高升,掌握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荣耀。这是一个做臣子的本分。对于李鸿章而言,在他心里谁是敌人?自然不是日本人,他把日本当做“假想敌”无非是想引起朝廷的重视,分享更多的资源。李鸿章的敌人是左宗棠、是张之洞、是翁同龢。对于慈禧太后和大清朝廷而言,李鸿章是能臣,他最好能稳住大局,保障爱新觉罗江山万年,并且千万别太积极了,你一个汉人太积极了,你想搞什么?所以,朝廷就需要左宗棠、张之洞、翁同龢们平衡李鸿章。
  战败或许是次优选择
  当时,清政府雇佣的一个英国雇员——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赫德——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比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地睡着了。”但是,他一个外国人怎么懂得,这种精神状态正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如果真的有几十个李鸿章,摩拳擦掌要搞一番大事业,慈禧太后还不疯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争胜,甲午,保平,战争中,李鸿章争胜 甲午 保平 战争中 李鸿章
下一篇:曝慈禧御用瓷器 光生日用瓷就耗银三十万两【2】||上一篇:古代有哪些最魅惑的国民女神?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