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赵丹阳:谁是比魏忠贤更败国的衣冠禽兽?(3)

编辑:秋痕 来源:历史春秋网
 
 这就是南明高级知识分子(东林党)的丑恶嘴脸。平常他人模狗样的教学生“食俭处贫,儒者之常”,让学生啃窝头、吃咸菜,然后自己弄一屋子金银珠宝;告诉学生“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让他们马革裹尸,为国捐躯,轮到自己以身殉节了,臭不要脸的跟妻子说“池子里水太凉了,跳不下去”;天天跟学生叨叨“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所以你找老婆主要得看人品,能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就行,用不着多漂亮。然后自己秀一个比自己小三十来岁的小秘,整日介颠鸾倒凤、缠绵床第、风流快活。
  
  读史至此,不得不让人浩叹:在一个充满仁、义、礼、智、信、忠、孝、恭、敏、悌的教条主义政府内,忠诚正直与大义凛然,已不再是什么必备的品质,而是可以用来取悦皇上,蒙骗百官,贪墨腐败,渎乱人伦的资本。
  
  代价四:一味强调自己的“先进性”,党见(禁)日深,排斥异己,士庶合流遭到阻断
  
  东林党主政中后期,屡次下发不准其他党派存在或限制其政治活动的禁令。《明史·崔景荣传赞》云:“方东林势盛,罗天下清流,士有落然自异者,诟谇随之矣……核人品者,乃专以与东林厚薄为轻重,岂笃论哉!”什么意思?就是说东林的壁垒森严,党见太深,凡是不合东林之旨的人,都被斥为“反政府”、“反人类”。黄克纉、毕自严、崔景荣等人,就是因为不肯加入东林党,而受其毁谤攻讦。
  
  我们知道,在专制社会,一个政权的气运存续直接取决于帝王家们的十项基本素质——做人原则、政治号召、管理方法、胸襟气度、谋略判断、品德见识、统御能力、英明智能、执法态度、军事才干,而间接则取决于民心的向背。所以说如果统治阶级能自觉自愿的推进“士庶合流”,让百姓觉得自己通过努力以后,可以与士族阶级平起平坐,或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百姓能不拼死守卫这个给他带来希望的政权吗?
  
  所以在开明专制的历史时期,我们能看到许多平民百姓、布衣寒族通过“开科取士”而一跃成为当朝宰辅的。比较典型的是李世民时期册封的“十八学士”。(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邀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太学博士陆德明及孔颖达、王府记室参军事虞世南和姚思廉、蔡允恭、颜相时、于志宁、许敬宗、苏世长、李玄道、薛元敬、薛收、李守素、盖文达、褚亮、苏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对科举制度作了如下评价:“就理论上来说,这个方法最能调和贵族政治和平民政治:人人皆有平等做官的机会,但只有那些适合做官的人才有机会做官。事实上,这个方法实施一千多年来,给中国带来许多好处。”
  
  但是现在“人人皆有平等做官的机会”被东林党剥夺了,你不是东林党或者你不认同东林党的宗旨,你就不能做官。为什么非要认同东林党的宗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因为东林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所以其执政理念也就得天独厚的长期带有“先进性”。
  
  强弱有定数,逆顺有大体。苟非其人,虽强亦弱,苟安其人,虽弱亦强。千古盛衰,皆有来由。任何一个执政团体,上台之初,常常对百姓宣化政教,大言不惭的说团体具备自己所鼓吹的“先进性”。然而这种‘先进性’说穿了,并非因为统治集团内部有什么神秘的理论武器,而是开基立业之前两代人,往往知道民间疾苦,勤心庶民之政,方使“廉耻道消”、“四民迁业”、“毁誉乱真”、“贤者藏匿”、“直言蔑闻”、“上下相循”五大乱象消灭于萌芽之中,仅此而已。至于承平之日久,事主之心日骄,哪里还记得什么“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之类的大道理?所以说,如果没有有效的体制约束,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先进性”都不会长过二三十年。
  
  东林党人愚蠢的以为自家的“先进性”可以长生不老,无怪乎犹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关键字: 内容标签:衣冠禽兽,谁是,赵丹阳,更败国,魏忠贤衣冠禽兽 谁是 赵丹阳 更败国 魏忠贤
下一篇:伍子胥过昭关||上一篇:福州船政学堂曾派遣留欧学生 多成造船业骨干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