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短命王朝缘何"错爱"南京(3)

编辑:秋痕 来源:现代快报
 
错爱探究之心理篇 

    朱元璋一度想拿老家凤阳做都城,终究现实考虑压倒迷信念头 

    在南京的建都史上,明是最强大的一个王朝。然而,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似乎又一次佐证了南京“短命国都”这个说法。朱元璋为何选择南京,朱棣为何放弃南京,这爷俩到底闹的啥别扭呢? 

    文史专家薛冰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元朝末年,朱元璋占据南京后,自行委派所辖各府、州、县官员,又自设大元帅府。当其他各路农民起义军纷纷称王称帝时,他却低调地称吴国公,同时,他加紧组织强有力的参谋集团和军事指挥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权机构。此时的南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最坚实根据地。” 

    1368年正月,在南京苦心经营十二年的朱元璋,终于正式称帝,建立明王朝,改元洪武。这年七月,元顺帝退出大都,逃进沙漠。明王朝成为全国的统一政权。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高政治中心。 

    洪武二年,朱元璋与群臣讨论建都地点。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朱元璋,突然提出要把都城建到他的老家凤阳去,理由是六朝建都南京,为时都不长久。但是最后,因为“平定之初,民未休息,供给力役,悉资江南”,也就是说,经济条件的优越,压倒了意识形态上的顾虑,还是选定南京为首都。朱元璋退而求其次,决定以凤阳为中都。 

    明王朝的建设重点转向凤阳,而南京的城市建设虽未停止,速度却明显地慢下来。但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停建中都,南京的都城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永乐十九年(1421年),出于稳固政权的考虑,曾经做过燕王的永乐皇帝朱棣,将都城迁到和自己更亲的北京。 

    错爱探究之梦想篇 

    太平天国受大明影响选择南京,以图先坐南而后北上问鼎 

    六朝之后,南唐、大明、太平天国、民国,先后定都南京,于是南京又有了“十朝故都”的雅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张铁宝研究员告诉记者:“‘十朝’之中,太平天国在南京的时间最为短暂,仅仅11年零4个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主要是东王杨秀清的主意,他们选择南京,多少受到朱元璋的影响。他们也想北上问鼎,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洪秀全的梦想止于南京。” 

    1912年,对洪秀全心怀崇敬的孙中山来到南京,前往昔日两江总督署就任临时大总统,再次改写南京的历史。 

    错爱探究之情感篇 

    对南京情有独钟,孙中山变少数为多数定都南京 

    在孙中山到达南京之前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短短20多天,中国东南的上海、苏州、无锡、镇江等地迅速脱离清廷。12月2日,革命军攻下南京,清廷在全国只剩下了北方数省。革命军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南京因为其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成为南方革命派汇集的中心。而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更是对南京青眼有加。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的刘晓宁副馆长告诉记者:“孙中山曾高度赞美南京,称‘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不过,对于孙中山的钟爱,也有人表示反对。 

    刘晓宁副馆长说,1912年2月14日,当临时参议院召集会议,审议定都一事时,矛盾凸显了。“会议实行投票表决。表决结果,竟然有20票主张定都北京,其余是5票南京,2票武昌,1票天津。会上,同盟会议员李肇甫说,当时临时政府主张定都南京,是由于大江以北尚在清军统治下,现在南北已经统一,首都的地点自然应该在北京。” 

    会议的结果让孙中山难以接受,他一面派人去做议员的工作,同时亲自出马,向各界宣传定都之说。在孙中山的坚持下,15日的表决结果出现了戏剧性的逆转——在出席的27名参议员中,19人投票定都南京,6票主张北京,2票主张武昌。定都南京事宜就此确定。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度迁都重庆,但抗战胜利后,关于到底定都何处多有争议,在以蒋介石为主的实力派坚持下,国民政府最终还都南京。(白雁)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朝,短命,错爱,南京,缘何王朝 短命 错爱 南京 缘何
下一篇:抗战车桥战役:“掏心”战术歼灭日军伪军近900人||上一篇:辛亥重臣徐宝山齐名黎元洪 投身袁世凯遭暗杀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