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们如何知道宋人想些什么?(2)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例如,我们可以知道纳粹统治下犹太人的悲惨情况,但无法与那时的犹太人有着同样的感受。不过,尽力探索,仍有价值,而证据尤其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念兹在兹,无时或忘的,应是我们是否具有探索古人内心世界的强烈意愿与认知能力。我认为,如果我们没有不断反省检讨是否有着理解宋人想法的意愿与能力,我们很可能运用今天的观念去阅读宋人留下的记载,那么,我们与宋人的想法,就会有不小的距离了。 

    我们如何培养探索古人想法的能力?我不认为只是读的时候多用点心,多想一想而已。或许,应该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把这个能力培养、提升出来。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开设一门课程,这是一种自我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有了明显进步的学习,也就是学习理论所说的“后设认知”(metacognitive)。 

    这种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阅读,但不是读史料,是为了提升读史料的能力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有着具体目标的阅读。读些什么?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应有成效,或可一试。 

    一、阅读传统史学的论述 

    不论是正史、通鉴、三通,我们都可以选取一点,仔细读读。阅读的用意不在于扩大知识领域,而是体会古人的思虑与心意,重点在于探究古代史家如何撰述或评论一段史事,其中有许多精细幽微的地方,可供我们学习。钱穆只读传统典籍,取得巨大成就,就是读书得法的一例。就以宋、明学者论述来说,我想举出三个阅读的具体建议,谨供参考。一是《资治通鉴》,特别留意胡三省的史注(长篇的地理、制度和文物等除外)和王夫之的史论,从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二是吕祖谦和叶适等人的议论,我们只需一读《文献通考》中选录的,亦大有帮助。三是《朱子语类》,朱子学说是中国哲学史上论证最细密,条理最清晰的哲学体系。(张岱年语)《语类》中多载其思考过程,严谨细密,启发最多。 

    这样的意见,背后有一个信念,就是尊重古人,觉得古人的思想深刻精细,大可效法。如果认为古人所言,典籍所记,只是供我们驱策的数据,我们就没有办法学到什么了。就像我们把孔子尊为圣人,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把孔子视为“丧家狗”,学到的就十分有限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宋人,想些宋人 想些
下一篇:毛泽东一家有六烈士 媒体揭秘是谁杀害了毛泽润||上一篇:中国近代地理第一人张相文:首创"教科书"一词(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