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短命王朝缘何"错爱"南京(2)

编辑:秋痕 来源:现代快报
 
错爱探究之战略篇 

    进取心很强的东晋王朝,定都南京可以进退有据 

    出于经济和军事的原因,东吴选择了南京。在东吴政权结束37年之后,东晋的司马氏家族,再次将国都选在了南京。 

    公元316年,匈奴族人刘曜攻破长安,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成了俘虏。此后,匈奴等少数民族实际上控制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属东晋皇族旁支)在群臣的拥戴下称王,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318年,司马睿登基称帝,史称晋元帝。晋元帝之所以选择建康,一则北方已经无土可守,二则早在西晋末年,司马睿受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时,他就听从王导的计谋,从广陵移镇建邺(今南京),在这里开拓势力。王导看重南京的原因,和孙吴当初选择南京的原因是一样的。就在司马睿称帝前后,西晋王朝的旧臣纷纷渡江南下,聚集到了新皇帝周围,跟随他们而来的平民百姓,也数以万计。 

    有了南渡北方大族和吴地大族的支持,司马睿的政权趋于稳固。东晋一百多年间,依靠长江天险和丰裕的后方补给,屡次兴师北伐西征,企图夺回失地。实际上,东晋也的确一度收复今天河南、山东、陕西南部、四川一带的地区。胡阿祥教授说:“由此可见,退守南京,是东晋王朝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不过,东晋时期,南京作为国都的地位,也一度受到挑战。东晋咸和年间,历阳(今安徽和县)太守苏峻起兵叛乱,南京城几乎被毁,大臣温峤就曾建议迁都到豫章(今南昌),而有人则建议迁到会稽,大臣王导则坚持留在建康(今南京)。在这场角逐中,王导胜出。 

    错爱探究之文化篇 

    北方被占后,作为汉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家园南京当仁不让 

    公元420年,宋王刘裕进军逼宫,迫使晋恭帝禅位。随后,刘裕登基称帝,国号宋,都城仍旧在建康。史称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自此拉开序幕。 

    南京文史专家薛冰告诉记者:“四朝为时都不长,宋五十九年,齐二十三年,梁五十五年,陈三十二年。正因为政权存在时间相对较短,更迭频繁,所以给后人留下了‘短命王朝’的话柄。” 

    而实际上,所谓“短命王朝”的悲观说法,在薛冰看来,完全站不住脚。“要知道,与当时的北朝相比,南朝虽亦有战乱,但总体来说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增长迅速,稻米生产已超过北方,商业贸易更加发达。在这个基础上,建康的文化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文化高潮期。南朝在经济与文化上,都起着继汉开唐的重要作用,为唐代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胡阿祥教授也反驳了“短命王朝”的说法,并且给出了更为充分的证据,“东晋和宋齐梁陈这五朝,在时间上是一个基本连续的单元,从历史的属性看,五朝在许多方面也是一以贯之。例如,它们的首都相同,疆域虽有变化,但总以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主;五朝享国时间都不算长,但其更迭都是禅让,国号虽改,国家性质却没有变;又当时社会风气亲先于君,孝重于忠,‘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以致‘主位虽改,臣任如初,’前朝之贵戚,可能即后朝之功臣。人物、阶级的一脉相承,使得政策、制度也一脉相承,政治、文化息息相通,即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如同一个朝代。这五朝加起来有300多年,能算短命吗?” 

    胡阿祥教授认为,在南京建都的王朝,不仅不能用“短命”二字来形容,“而且可以这么说,当北方被占领后,南京当仁不让地成为汉文化接续的地方,成为汉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家园。” 

    错爱探究之顺势篇 

    徐知诰在南京建都分庭抗礼,吴帝杨溥迫不得已禅让帝位 

    继六朝之后,南京又成为南唐的国都。说南唐历史,要从杨吴说起。在唐末大混乱中,吴国杨行密割据淮南,阻止北方的战乱波及长江流域,使江南地区得以休养生息。 

    唐朝灭亡后,吴国仍沿用唐哀帝年号多年。后来,徐知诰迫使吴王杨溥在扬州称帝,自己则兼任金陵府尹,移住金陵(今南京),开始营建自己的帝王基业。大和五年(933年),徐知诰以准备杨溥迁都为名,把金陵府治改筑为宫城,同时在台城旧址建都统府。但是吴国旧臣却不愿意迁都,于是徐知诰干脆将金陵定位东都,与西都扬州分庭抗礼。 

    不久后,在徐知诰势力的逼迫下,吴帝杨溥只得下诏禅位给齐王徐知诰。徐知诰顺理成章地在金陵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烈祖。南唐是当时江南疆土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朝,短命,错爱,南京,缘何王朝 短命 错爱 南京 缘何
下一篇:李香兰差点被当成汉奸||上一篇:苏联空军曾应蒋介石请求支援抗战 轰炸日本本土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