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长振通讯员白银花文记者李康摄影
老兵档案:
姓名:张长海年龄:93岁
籍贯:周口市太康县
现状:现住周口,和小他十岁的老伴跟着女儿生活,子孙满堂。身体硬朗,耳背,思路清晰,声音洪亮。
老兵口述:
我叫张长海,今年93岁,周口太康县板桥镇人。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我参加过中条山、乌祥集和中原战役,最惨烈的也是我刻骨铭心的就是中条山战役。
我出身农民,16岁时,日军大举进攻中原,战火随之蔓延到了我的身边。蒋介石为了阻击日军的大肆进攻,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这在历史上都有记载,现在黄河边还设有“扒口处”。在水淹日军的同时,我的老家周口各县也惨遭洪水肆虐,老百姓流离失所。那时候已经上中学的我,接受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义愤填膺地为我们讲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对日本的民族之恨已经深入我的骨髓。我的爷爷奶奶、两个叔叔都因战乱和水灾而死,我也面临着和父母一起去乞讨的境况,就是从那时起,我坚定了参加抗日队伍的决心。
1938年下半年,我拒绝了父母的百般规劝,背着他们,毅然报名参加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先在部队文工团当了一名普通团员。后来在一次去其他连队教唱歌时,该连的大队长魏凤楼带着三个连投靠了国民党,我是一个当兵的,不得不跟着去了。
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参加过中条山等三个大战役和数次小战役,最惨烈的要数中条山之战了。
中条山和太行山都位于黄河北岸,在抗战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为确保河南的安全,分别派驻中条山和太行山各两个军,中条山是云南曾万忠总司令的部队。
我记得当时是1941年5月的一天,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卫立煌当时已被调为远征军总司令)派兵增援中条山,派过去的有三十四师和挺进第一纵队的三个团。当时我们的部队到黄河渡口时,日军派数架飞机轰炸阻止我军北渡黄河,直到夜间飞机离去我军才能过黄河,过河后我部马上派两个连300多人到黄河渡口去背面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约十天后,日本空军就对我军驻地进行了侦察和轰炸。次日日军向我方进犯,在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进攻我阵地(南山一带)。一连五天,敌人一直攻不下我阵地。从第一线下来的伤员从几十到几百地增加,究竟死多少人,没人知道,有时候走路都是迈过尸体才能通过。
我们司令部住在一个小村庄里,伤员有好几百人,由于房子少,大多数伤员都露天躺在地上,大雨来了也没办法,只能淋着。后来的两天,缺水缺粮,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我部硬是和敌人死拼,日军始终未攻下我军阵地。当时我们第二营守的是主阵地,我是三团二营六连的一名少尉排长,全排共四十七人,在北大山和敌人作战时,已经死伤九人。
转移到南大山的第二天,敌人开始进攻。先是用飞机和大炮猛烈轰炸我军阵地,接着敌军步兵冲了上来,双方激战数小时,我营死守阵地和敌人拼杀,死伤过重,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接着,敌人又用飞机和大炮做掩护对我军阵地开始进攻,我军开始和敌人进行肉搏战。我当时用的是带刺刀的湖北条步枪和敌人拼杀的,第一个日本人上来对我就是一刀,我的手被刺破了,鲜血直流,你看,现在还有伤。当时我也顾不得疼,用枪托死命向日本兵的下面撞击,击中了他的裆部,我又用刺刀向他的胸部猛刺一刀,当我拔出刺刀时,日本兵的血喷了我一脸……就这样,我们和敌人经过一阵激烈的拼杀后,日本兵被打败。
一个小时后,日本兵集结了比上一次更多的人冲了上来,敌众我寡,情势更为严峻,全团阵地失守时我带六名战士下了山。我们下山时又被敌人机枪打死四名,剩下三人,我和李建、王立运,跑向东大山。至此,我们第三团被敌人打散。第二天王立运病了,我毫无办法眼睁睁地看着王立运闭上眼睛,我痛哭了一阵子后,用树叶掩埋了他的尸体。进中条山以来,我排四十七名战士,战死的战死,失踪的失踪,病死的病死,后来只剩下五个人!
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作为老兵,全国各地的“寻找老兵活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祖国没有忘记我们,年青一代没有忘记我们,我们誓死捍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打倒日本侵略者!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老兵,战役,仅剩,战士,中条山老兵 战役 仅剩 战士 中条山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老兵档案:
姓名:张长海年龄:93岁
籍贯:周口市太康县
现状:现住周口,和小他十岁的老伴跟着女儿生活,子孙满堂。身体硬朗,耳背,思路清晰,声音洪亮。
老兵口述:
我叫张长海,今年93岁,周口太康县板桥镇人。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我参加过中条山、乌祥集和中原战役,最惨烈的也是我刻骨铭心的就是中条山战役。
我出身农民,16岁时,日军大举进攻中原,战火随之蔓延到了我的身边。蒋介石为了阻击日军的大肆进攻,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这在历史上都有记载,现在黄河边还设有“扒口处”。在水淹日军的同时,我的老家周口各县也惨遭洪水肆虐,老百姓流离失所。那时候已经上中学的我,接受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义愤填膺地为我们讲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对日本的民族之恨已经深入我的骨髓。我的爷爷奶奶、两个叔叔都因战乱和水灾而死,我也面临着和父母一起去乞讨的境况,就是从那时起,我坚定了参加抗日队伍的决心。
1938年下半年,我拒绝了父母的百般规劝,背着他们,毅然报名参加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先在部队文工团当了一名普通团员。后来在一次去其他连队教唱歌时,该连的大队长魏凤楼带着三个连投靠了国民党,我是一个当兵的,不得不跟着去了。
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参加过中条山等三个大战役和数次小战役,最惨烈的要数中条山之战了。
中条山和太行山都位于黄河北岸,在抗战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为确保河南的安全,分别派驻中条山和太行山各两个军,中条山是云南曾万忠总司令的部队。
我记得当时是1941年5月的一天,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卫立煌当时已被调为远征军总司令)派兵增援中条山,派过去的有三十四师和挺进第一纵队的三个团。当时我们的部队到黄河渡口时,日军派数架飞机轰炸阻止我军北渡黄河,直到夜间飞机离去我军才能过黄河,过河后我部马上派两个连300多人到黄河渡口去背面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约十天后,日本空军就对我军驻地进行了侦察和轰炸。次日日军向我方进犯,在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进攻我阵地(南山一带)。一连五天,敌人一直攻不下我阵地。从第一线下来的伤员从几十到几百地增加,究竟死多少人,没人知道,有时候走路都是迈过尸体才能通过。
我们司令部住在一个小村庄里,伤员有好几百人,由于房子少,大多数伤员都露天躺在地上,大雨来了也没办法,只能淋着。后来的两天,缺水缺粮,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我部硬是和敌人死拼,日军始终未攻下我军阵地。当时我们第二营守的是主阵地,我是三团二营六连的一名少尉排长,全排共四十七人,在北大山和敌人作战时,已经死伤九人。
转移到南大山的第二天,敌人开始进攻。先是用飞机和大炮猛烈轰炸我军阵地,接着敌军步兵冲了上来,双方激战数小时,我营死守阵地和敌人拼杀,死伤过重,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接着,敌人又用飞机和大炮做掩护对我军阵地开始进攻,我军开始和敌人进行肉搏战。我当时用的是带刺刀的湖北条步枪和敌人拼杀的,第一个日本人上来对我就是一刀,我的手被刺破了,鲜血直流,你看,现在还有伤。当时我也顾不得疼,用枪托死命向日本兵的下面撞击,击中了他的裆部,我又用刺刀向他的胸部猛刺一刀,当我拔出刺刀时,日本兵的血喷了我一脸……就这样,我们和敌人经过一阵激烈的拼杀后,日本兵被打败。
一个小时后,日本兵集结了比上一次更多的人冲了上来,敌众我寡,情势更为严峻,全团阵地失守时我带六名战士下了山。我们下山时又被敌人机枪打死四名,剩下三人,我和李建、王立运,跑向东大山。至此,我们第三团被敌人打散。第二天王立运病了,我毫无办法眼睁睁地看着王立运闭上眼睛,我痛哭了一阵子后,用树叶掩埋了他的尸体。进中条山以来,我排四十七名战士,战死的战死,失踪的失踪,病死的病死,后来只剩下五个人!
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作为老兵,全国各地的“寻找老兵活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祖国没有忘记我们,年青一代没有忘记我们,我们誓死捍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打倒日本侵略者!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老兵,战役,仅剩,战士,中条山老兵 战役 仅剩 战士 中条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