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都是对联惹的祸 曾国藩与汤鹏割袍断义(4)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孔子去世后,众弟子守孝3年。子贡对老师感情尤深,独筑墓室,又陪伴了先师3年。

    这副挽联豪迈精当,亦自占身份,非鸿章不能亦不敢道此。

    安徽合肥人李文安与湖南湘乡人曾国藩是道光18年的同科进士。7年后,李鸿章以“年家子”的身份跟随曾国藩学习应制诗文,甚受青睐。又过了两年,李鸿章中进士,点翰林。再过了两年,散馆,李鸿章得授翰林院编修,曾国藩则已升任礼部右侍郎,其间师生关系一直很密切。曾氏一生先后收过不少门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而货真价实真正亲赴门庭问业授教的弟子,只有李文安的两个儿子李瀚章、李鸿章兄弟。李鸿章入曾幕后,曾国藩私下对左右亲信说:“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

    左宗棠才高气盛,每每“面斥人非”。即对曾氏,亦是分庭抗礼,不假辞色。晚年,两人因事失和,久疏音问。据说,曾家本来很担心左宗棠借机攻讦,出言不逊。这副宽袍阔袖矜平躁释的挽联送达后,如释重负,皆大欢喜。

    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代不同功,戡定仅传方面略;

    经术在纪河间、阮仪征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王闿运)

    这副对联很有意思,值得仔细分说一番。大意是说曾国藩平生以西汉霍光和明代张居正自诩,但因时代不同,功业相差甚远,并没能像霍、张二人那样位居中枢,统揽全局,而仅仅只是力撑东南半壁江山,留下一点用兵方略而已;儒术超过纪昀(晓岚)和阮元,但升大官过早,没能写出什么像样的学术专著。

    据高伯雨的《中兴名臣曾胡左李》中说,“相传光绪年间,有人向清廷建议,应准曾国藩从祀文庙。清廷下礼部议奏,部议国藩无著述,于经学亦无发明,且举王闿运的挽词证之,事遂终止。”曾文正公居然因为这副对联没能吃上冷猪头肉!

关键字: 内容标签:都是,对联,曾国藩,割袍断义,汤鹏都是 对联 曾国藩 割袍断义 汤鹏
下一篇:老照片显示:七七事变前3个月"卢沟晓月"石碑尚存||上一篇:美少女为抗战英雄陈怀民终身未嫁 英雄牺牲时22岁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