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在其书《湘军志》中提到四月初二日的靖港之败中提到:“国藩亲仗剑督退者,立令旗岸上曰:‘过旗者斩。’士皆绕从旗旁过,遂大奔。国藩愤,自投水中,章寿麟负之还船”[10]。
作为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黎庶昌编著的《曾国藩年谱》中提到:“四月……初二日,……公自成师以出,竭力经营,初失利于岳州,继又挫败于靖港,愤极赴水两次。皆左右援救以出。……公之回长沙也,驻营南门外高峰寺。湘勇屡溃,恒为市井小人所诟侮,官绅之间,亦有讥弹者,公愤欲自裁者屡矣”[11];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贼复以小艇夜袭水军,放火焚战船十馀号。公座船陷于贼,文卷册牍俱失。公棹小舟驰入陆军以免。调舟师悉泊南岸,与罗公泽南湘勇陆营紧相依护。粮台辎重各船皆退驶至邬穴以上,战舰亦多溃而上溯者。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公泽南、刘公蓉及幕友等力止之”[12]。
后人编著的《曾文正公全集》中有如下记载:“四月初二日,靖港战败,曾国藩自咎调度无方,投水三次,幕客亲兵力救乃免”[13];“十二月,水师破湖口贼卡,……事极危急。曾国藩慨然曰:‘大臣不可辱!’复欲投水。幕客亲兵强掖渡江,夜入罗泽南军中”[14]。
《清稗类钞》对曾国藩自杀一事亦有记载:咸丰四年四月初二,“战失利,投水者三,幕客掖以起。文正终以事不可为,遂止妙高峰,草疏及遗属凡二千余言,密令其弟靖毅公贞干市榇,将以是夕自裁。会湘潭捷书至,乃再起视事,然仍以师不全胜自劾”[15]。
综合整理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共有五次自杀。前三次都是发生在咸丰四年四月初二日,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在靖港兵败之后,投水自杀,被其幕僚发现救起;第三次是回到长沙妙高峰之后,写下遗嘱,吩咐后事,准备于次日自杀,后来得知攻打湘潭的水陆两军大获全胜之后遂打消自杀的念头。后两次发生在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四次是在湘军水师被太平军袭击,曾国藩座船被太平军掠去,文卷册牍俱失之后,曾国藩又要投水自杀,被左右救起;第五次是在逃到罗泽南陆军营后,曾国藩又草遗疏千余言准备策马赴敌以死。幸被罗泽南、刘蓉等阻止才免一死。
那么,被梁启超誉为“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16]的“湖南骡子”曾国藩,为何屡次要自杀呢?对此,笔者见识浅陋,迄今未见有专门的论述。关于曾国藩的自杀,多散见于通史、专门史等著作中。
对于前三次的自杀原因,后人有以下四种看法:
1、羞愧与愤怒自杀说;[17]
2、情急自杀说;[18]
3、惊吓过度自杀说;[19]
4、对前途绝望自杀说。[20]
对于后两次的自杀原因,后人有以下两种看法:
1、惊吓过度自杀说;[21]
2、装腔作势自杀说;[22]
以上学者对于曾国藩自杀的原因分析不无道理,但是这些分析语焉不详,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式的表面叙述,或是只考虑到了原因的一方面未能对之进行深入分析而失之偏颇。笔者通过对曾国藩的奏稿、书信、其幕僚的记述等史料的综合考查,结合前人的观点,试着来分析他的自杀原因。
关键字: 内容标签:曾国藩,自杀曾国藩 自杀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作为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黎庶昌编著的《曾国藩年谱》中提到:“四月……初二日,……公自成师以出,竭力经营,初失利于岳州,继又挫败于靖港,愤极赴水两次。皆左右援救以出。……公之回长沙也,驻营南门外高峰寺。湘勇屡溃,恒为市井小人所诟侮,官绅之间,亦有讥弹者,公愤欲自裁者屡矣”[11];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贼复以小艇夜袭水军,放火焚战船十馀号。公座船陷于贼,文卷册牍俱失。公棹小舟驰入陆军以免。调舟师悉泊南岸,与罗公泽南湘勇陆营紧相依护。粮台辎重各船皆退驶至邬穴以上,战舰亦多溃而上溯者。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公泽南、刘公蓉及幕友等力止之”[12]。
后人编著的《曾文正公全集》中有如下记载:“四月初二日,靖港战败,曾国藩自咎调度无方,投水三次,幕客亲兵力救乃免”[13];“十二月,水师破湖口贼卡,……事极危急。曾国藩慨然曰:‘大臣不可辱!’复欲投水。幕客亲兵强掖渡江,夜入罗泽南军中”[14]。
《清稗类钞》对曾国藩自杀一事亦有记载:咸丰四年四月初二,“战失利,投水者三,幕客掖以起。文正终以事不可为,遂止妙高峰,草疏及遗属凡二千余言,密令其弟靖毅公贞干市榇,将以是夕自裁。会湘潭捷书至,乃再起视事,然仍以师不全胜自劾”[15]。
综合整理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共有五次自杀。前三次都是发生在咸丰四年四月初二日,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在靖港兵败之后,投水自杀,被其幕僚发现救起;第三次是回到长沙妙高峰之后,写下遗嘱,吩咐后事,准备于次日自杀,后来得知攻打湘潭的水陆两军大获全胜之后遂打消自杀的念头。后两次发生在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四次是在湘军水师被太平军袭击,曾国藩座船被太平军掠去,文卷册牍俱失之后,曾国藩又要投水自杀,被左右救起;第五次是在逃到罗泽南陆军营后,曾国藩又草遗疏千余言准备策马赴敌以死。幸被罗泽南、刘蓉等阻止才免一死。
那么,被梁启超誉为“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16]的“湖南骡子”曾国藩,为何屡次要自杀呢?对此,笔者见识浅陋,迄今未见有专门的论述。关于曾国藩的自杀,多散见于通史、专门史等著作中。
对于前三次的自杀原因,后人有以下四种看法:
1、羞愧与愤怒自杀说;[17]
2、情急自杀说;[18]
3、惊吓过度自杀说;[19]
4、对前途绝望自杀说。[20]
对于后两次的自杀原因,后人有以下两种看法:
1、惊吓过度自杀说;[21]
2、装腔作势自杀说;[22]
以上学者对于曾国藩自杀的原因分析不无道理,但是这些分析语焉不详,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式的表面叙述,或是只考虑到了原因的一方面未能对之进行深入分析而失之偏颇。笔者通过对曾国藩的奏稿、书信、其幕僚的记述等史料的综合考查,结合前人的观点,试着来分析他的自杀原因。
关键字: 内容标签:曾国藩,自杀曾国藩 自杀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金世宗完颜雍曾击溃契丹反叛 保卫沈阳城垣||上一篇:日本自平安时代起曾大量使用中国铜钱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