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寄谕徐广缙等确奏岳州汉阳失守及敌营分窜等请并着罗绕典赴襄阳防堵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剿捕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四册),第173—174页。
[26]赵尔巽、柯劭忞等撰:《清史稿》卷四百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908页。亦见于郭振墉:《湘军志平议》第225页,“先侍郎公曰:曾文正公始具疏辞,嵩焘力劝之,遂应诏以出。其疏已具,未上也。”
[27][美]孔飞力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谢亮生、杨品泉、谢思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3页。
[28][美]孔飞力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150—153页。
[29]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5页。
[30]曾国藩:《岳州战败自请治罪摺》,咸丰三月二十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2页。
[31]张辉主编:《曾国藩之谜》,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第150页。
[32]“公在衡州时,原任湖北巡抚杨健之孙杨江捐助军饷银二万两,公因奏请以杨健入祀乡贤祠。奉旨交部议处,部议革职,奉旨改为降二级调用。”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40页。
[33]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4--865页。
[34]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4页。
[35]详见王定安:《湘军记》,第13页;王闿运:《湘军志》,第21—22页;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28页。
[36]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4页。
[37]曾国藩:《与澄沅季书》,咸丰四年五月初一日,钟叔河汇编:《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
[38]“凡我所带之兵勇仆从人等,每次上城,必遭毒骂痛打……自四月以后,两弟不在此,境况更有令人难堪者”,见《与诸弟书》,咸丰四年十一月月二日,《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第153页。
[39]何璟:《江苏巡抚查明事迹疏》,《曾文正公全集》卷首,第23页。
[40]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4页。
[41]曾国藩:《沥陈现办情形摺》,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9页。
[42]曾国藩:《与诸弟书》,咸丰四年十一月月二日,《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第153页。
[43]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8页。
[44]何璟:《江苏巡抚查明事迹疏》,《曾文正公全集》卷首,第22—23页。
[45]曾国藩:《报东征起程日期摺》,咸丰四年二月二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99页。
[46]曾国藩:《邹国彪阵亡请恤片》,咸丰四年三月二十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2页。
[47]曾国藩:《岳州战败自请治罪摺》,咸丰三月二十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2页。
[48]曾国藩:《会奏湘潭靖港水陆胜负情形摺》,《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33页。
[49]同上。
[50]王闿运:《湘军志》,第24页。
[51]曾国藩:《靖港败溃后未发之遗摺遗片》,咸丰四年四月,《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40页。
[52]“公所造大船,经岳州之损,靖港之败,去其大半”,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43页。
[53]“及闻捷至,乃不死”,《铜官感旧集》第3页;“会湘潭捷书至,乃再起视事,然仍以师不全胜自劾”,《曾文正失利于靖港之粤寇》,[清]徐珂编:《清稗类钞·战事类》。
[54]曾国藩:《与沅弟书》,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第363页。
[55]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第48页。
[56]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41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曾国藩,自杀曾国藩 自杀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26]赵尔巽、柯劭忞等撰:《清史稿》卷四百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908页。亦见于郭振墉:《湘军志平议》第225页,“先侍郎公曰:曾文正公始具疏辞,嵩焘力劝之,遂应诏以出。其疏已具,未上也。”
[27][美]孔飞力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谢亮生、杨品泉、谢思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3页。
[28][美]孔飞力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150—153页。
[29]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5页。
[30]曾国藩:《岳州战败自请治罪摺》,咸丰三月二十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2页。
[31]张辉主编:《曾国藩之谜》,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第150页。
[32]“公在衡州时,原任湖北巡抚杨健之孙杨江捐助军饷银二万两,公因奏请以杨健入祀乡贤祠。奉旨交部议处,部议革职,奉旨改为降二级调用。”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40页。
[33]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4--865页。
[34]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4页。
[35]详见王定安:《湘军记》,第13页;王闿运:《湘军志》,第21—22页;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28页。
[36]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4页。
[37]曾国藩:《与澄沅季书》,咸丰四年五月初一日,钟叔河汇编:《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
[38]“凡我所带之兵勇仆从人等,每次上城,必遭毒骂痛打……自四月以后,两弟不在此,境况更有令人难堪者”,见《与诸弟书》,咸丰四年十一月月二日,《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第153页。
[39]何璟:《江苏巡抚查明事迹疏》,《曾文正公全集》卷首,第23页。
[40]曾国藩:《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摺》,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64页。
[41]曾国藩:《沥陈现办情形摺》,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89页。
[42]曾国藩:《与诸弟书》,咸丰四年十一月月二日,《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第153页。
[43]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8页。
[44]何璟:《江苏巡抚查明事迹疏》,《曾文正公全集》卷首,第22—23页。
[45]曾国藩:《报东征起程日期摺》,咸丰四年二月二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99页。
[46]曾国藩:《邹国彪阵亡请恤片》,咸丰四年三月二十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2页。
[47]曾国藩:《岳州战败自请治罪摺》,咸丰三月二十日,《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22页。
[48]曾国藩:《会奏湘潭靖港水陆胜负情形摺》,《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33页。
[49]同上。
[50]王闿运:《湘军志》,第24页。
[51]曾国藩:《靖港败溃后未发之遗摺遗片》,咸丰四年四月,《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40页。
[52]“公所造大船,经岳州之损,靖港之败,去其大半”,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43页。
[53]“及闻捷至,乃不死”,《铜官感旧集》第3页;“会湘潭捷书至,乃再起视事,然仍以师不全胜自劾”,《曾文正失利于靖港之粤寇》,[清]徐珂编:《清稗类钞·战事类》。
[54]曾国藩:《与沅弟书》,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中),第363页。
[55]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第48页。
[56]黎庶昌:《曾国藩年谱》,第41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曾国藩,自杀曾国藩 自杀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日本自平安时代起曾大量使用中国铜钱||上一篇:刘邦年轻时曾当游侠 追随张耳“客居数月”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