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万历罪状之九:“消极怠政”(3)

编辑:秋痕 来源:凤凰历史专稿
 
因为一些原因对万历厌恶,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因为自己的偏见和情绪对已经被考古挖掘证明的事实完全漠视,甚至当作不存在一样,那就是错误的做法了。 
    再如对万历选择性批复上疏的原因的看法,可能主观性更强一些,这里也不作为对阎崇年教授错误的批评,只是提供另一种视角,另一种可能,作为参考。阎教授的解释是万历就是因为懒惰;黄仁宇的解释是“以顽强的意志和臣僚们作持久的对抗”。我认为,选择性批复上疏,本身也有避免扯皮的动机在内,有时候,对一些上疏批复会导致这些文官更加兴奋,你来我往的口水仗,无意义的争辩导致不必要的消耗大量的精力,浪费时间,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接下来说对万历行为结果的看法,阎教授说“没有皇帝的批示,事情就不能办,整个中央机构,几乎停止运作。上自尚书,下到知县,缺员得不到补充,辞职也得不到批准,使得衙门无法办公。”
这又是牵涉事实层面的认识了。对万历选择性的不批示一些上疏怎么评价是一回事,但后果事实上如何这是另一回事情。你可以说万历不批示一些上疏是很恶劣,很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样的一个政府是很糟糕的一个政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本身
    所谓的“下到知县,缺员得不到补充,辞职也得不到批准,使得衙门无法办公”,是不符合事实的!不管其他朝代如何,至少在明代,知县这个级别的地方官,是无须皇帝批示,就能够决定的。不管有些人被长期灌输的观念多么深入其心,但是所谓“整个中央机构,几乎停止运作”,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即便说万历放弃自己职责的黄仁宇也承认“皇帝的放弃职责并没有使政府陷于瘫痪。文官集团有它多年来形成的自动控制程序。……北京的会试、殿试照旧举行;地方官和京官按时的考核也没有废止。派遣和升迁中下级文官,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9]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认为这个皇帝部分放弃其职能的政府不是一个良性运转的政府,不是一个健康和正常的政府,也可以承认,皇帝怠政使得许多政府机构缺少官员;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夸大事实把明朝的政府说成是离开了皇帝就停止运作或几乎停止运转的政府,夸大事实把包括知县这个级别的官员都看成了缺少皇帝批示就无法决定任免,这是错误的。




[1]《明史.本纪第二十  神宗一》
[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5月第一版,第79到80页
[3]《明史》卷225《列传第一百十三》
[4]《明史》卷259《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5]《明神宗实录》卷595,万历四十八年六月丁末 转引自《晚明史第769页
[6]《晚明史》第636页
[7]《明神宗实录》卷580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乙末
[8]杨仕、岳南《风雪定陵》第十四章《打开皇帝的棺椁》
[9]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5月第一版,第81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罪状,万历,消极罪状 万历 消极
下一篇:开国元帅徐向前在长征路上的一次重大抉择(3)||上一篇:万历罪状之六:“宦官肆虐”
分享到
推荐好文